2)平阳公主率军镇守而得名 因平阳公主驻军而得名的九大名关之一_男女主棋逢对手的古言 找男女主棋逢对手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严明,老百姓将李秀宁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李秀宁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李秀宁已经在关中打下大片地盘。随后她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她的丈夫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李秀宁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于11月兵打一处,攻克长安。

  关中平定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因为独有军功,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

  攻陷长安后,配合李世民扫荡陇西之地的势力,平阳公主驻守山西。山西是李氏一族的大本营,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在娘子关,防止敌人从这里进入山西。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2.军礼下葬:

  长安之战以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六年之后她去世。平阳公主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的。“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当时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高祖李渊反驳他:“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这就是后世称她为“平阳昭公主”的由来。她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平阳公主武略出众,在指挥军队方面天赋极高。不同于花木兰这样的传奇故事,和梁红玉、冼夫人、秦良玉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真实巾帼英雄。

  相关概念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长姐。本封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平阳侯曹寿(曹时),故又称平阳公主。曹寿去世后,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死后,又改嫁大司马、大将军、长平烈侯卫青。死后陪葬于茂陵。

  李秀宁

  李秀宁,历史人物,即唐朝平阳公主。在电视剧《大唐双龙传》中,她是一重要人物,为主角寇仲的红颜知己之一,TVB版的由演员杨怡饰演。

  李渊

  李渊(唐高祖,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甘肃天水)人,祖籍邢州尧山(邢台隆尧),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隋炀帝即位后,历任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升卫尉少卿。617年,又拜太原留守。隋末天下大乱时,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统一全国。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635年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

  《平阳公主》精彩点评

  重新看了一遍,前面三分之二写的还是不错的。作者(青帷)对官场的理解很到位,政治斗争应该是政治理念的碰撞,不是白刀红刃的厮杀。更不像很多官场脑残文,官斗就是拉帮结派,最后在常委会上玩举手的游戏。但是最后三分之一主角(沈孝,曲江庭)成为辽东省长,后面的内容就成为鸡肋了。也许作者(青帷)构思不出主宰一方大吏官员的眼光,气魄还有思维。情节大多都是日常琐事,装逼打脸,大大拉低整《平阳公主》的格调,真的非常可惜。虽然小说里的女性角色都写的不错,但是还是觉得应该单女主(沈孝,曲江庭),心目中还是希望能坐上那个位置的人是一个有道德洁癖的人。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