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八章 你们的研究是错误,但你们的研究太重要了!?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742年。

  当时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

  然而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不过欧拉还是进行了很多研究的,他在给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回信中提出了另一个等价的版本,也就是现在流传最广的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1+1’的说法。

  1+1,说的是两个质数之和。

  陈景润证明的‘1+2’,则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他所利用的方法就是最经典的‘筛法’。

  历史上,所有哥德巴赫猜想相关证明进展,利用的都是筛法,筛法,也就是筛选法,理解起来很容易。

  首先把自然数按次序排列起来,从数字1开始,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要划去。

  第二个数2是质数留下来,而把2后面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划去。

  2后面第一个没划去的数是3,把3留下,再把3后面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都划去。

  3后面第一个没划去的数是5,把5留下,再把5后面所有能被5整除的数都划去……

  这样一直做下去,就会把不超过N的全部合数都筛掉,留下的就是不超过N的全部质数。

  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因为筛选过程是无穷尽的,就必须要用到数学分析方法,涉及到的是组合数学问题。

  组合数学,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为离散数学。

  广义上来说组合数字的分析就是离散数学,但实际应用来说,狭义的组合数学是离散数学除去图论、代数结构数理逻辑后剩下的部份。

  离散数学就是王浩的‘拿手好戏’。

  所以对于陈景润的研究论文,王浩很容易就读懂了了解了其中的方法逻辑。

  同时也做了一个判断--就像是数学界普遍的看法,陈景润先生已经把筛法运用到了极致,也只完成了‘1+2’的证明。

  换句话说,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就好像是对于π的确切数值的研究,哪怕是用计算机计算几百亿位,也不可能得到精准的π数值,π,依旧只能用符号表示,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

  换句话来说,单纯用计算的方法,不可能解出一个无理数,而用‘筛法’也不可能证明‘1+1’问题。

  王浩放下了手里的论文,不由得感慨一句,“哥德巴赫猜想,要证明好难啊!”

  他发出感慨,另一个原因则是,看了好几篇相关论文,结果任务灵感值,就只增长了可怜的1点。

  这说明‘筛法’根本就走不通。

  哪怕是看再多类似的研究论文,也对于解决哥德巴赫猜想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