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零八章 不是一个级别的进度,王浩的挖角,刘云利:放弃也不错?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连地方都想好了,是不是早就想搬了?”

  薛常理所当然道,“我只是觉得,我们自己研究没什么意义。”

  这句话让阮伟平和刘云利无话可说。

  他们在研究上,也投入了不少人力、时间以及大量的经费,但成果还赶不上物理实验室两个星期的进度。

  阮伟平想了想道,“虽然说到就要做到,但是这个也不急,真要搬的话,也要申请得到批准才行。”

  “现在关键是,我们连人家怎么做的研究都搞不明白!”

  刘云利和薛常对视一眼,也觉得阮伟平说的有道理,他们都是做凝态物理研究的,参与过几项重大保密项目,还是第一次感觉到如此的挫败。

  他们自认为都是凝态物理的专家,水平不说达到了国际顶尖,但比起相关领域的研究员绝对不差,而且因为长期参与重大项目,做研发的经验无比丰富,经验和能力上都是顶尖的。

  现在竟然发现跟不上物理实验室的研发进度。

  这就不能接受了。

  阮伟平很认真的说道,“我决定了,在这里先不走了!”

  “跟着他们的实验做研究,也在这里学习一下。如果连参与都没资格参与,我们干脆也别继续了,就承认自己没能力,直接把项目搬过来。”

  “到时候,王浩说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刘云利和薛常对视一眼,一起用力的点点头。

  ……

  刘云利三人商议好以后,第二天就去了物理实验室开始‘学习。

  他们不再抵触王浩所说的理论,也认真看起了王浩对实验的分析内容,以此来对过去的实验设计进行理解。

  只有理解了刚过去的实验,等到下一次的实验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参与去讨论。

  他们并没有想比王浩表现的更好,但怎么也要比其他人更好吧?

  不说向乾生……

  最少要比何毅、肖新宇等人要好吧?

  很快。

  刘云利三人就发现他们想的有点太多了。

  何毅和肖新宇根本没有参与到理论研究中,包括实验的数据分析、理论的构建研究,相关核心内容都只有王浩一个人在做。

  向乾生也只负责一些边边角角的工作,他主要还是对实验进行指导,而不是从事理论相关的研究。

  刘云利实在忍不住,找到何毅问了一下,“你怎么不和王教授一起去做数学分析?不去研究理论?”

  何毅听的莫名其妙,“我为什么要研究理论?”

  “你不是研究员吗?”

  “但是,理论的东西很难,我也不擅长分析。”何毅注意到刘云利的疑惑,解释道,“刘教授,以前我也试着和王教授一起研究,但后来放弃了,我没有这个水平,即便是能看懂那些研究,也只是看懂而已,根本帮不上忙。”

  “直说吧,我觉得自己跟不上王教授的思路,理解不了,不如就干脆放弃。”

  刘云利听着扯了扯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