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四章 学部评审,王浩:不用担心,评审院士们都很好说话!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称作是空间对称,毫无疑问,最符合空间对称标准的就是球体,无论是从哪个方向进行切割,只要通过球心的点,就肯定能得到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

  王浩的说法让比尔卡尔和林博涵一起思考起来,他们也跟着说起了自己的看法,“空间对称……也有道理,单元素组成的微观形态,就是空间对称的。”

  “双元素还不能百分百确定,但大概率也是空间对称的。”

  “如果是质数原子个数的分子,如何组成空间对称图形?”

  “这也简单,几个分子联合就好了,只是空间对称,分子个数足够多,肯定能组成相应的结构……”

  于此同时,王浩已经得到了答桉--ca005的半拓扑微观形态,确实是个空间对称的结构。

  这个结论让他感到非常惊讶。

  之前他完全没有想过,微观形态可能会是空间对称图形,但顺着去思考又觉得是理所当然。

  地球上当然有上下之分,但宇宙是没有上下之分的。

  同样的,材料内部也没有上下之分,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原子组成的微观形态,也不就不可能是专门指向某个方向的特殊形态。

  “如果复杂构造的微观形态都是空间对称图形,那么向上所形成的交流重力场,不就成了特殊情况?”

  “换句话说,覆盖设备本身的横向场力,才是最正常、最标准的场力?”

  王浩思考着顿时豁然开朗,他忽然明白为什么横向场力,第一次出现的强度就会有那么高了。

  微观形态是空间对称构造,作用于导体本身产生的横向场力,才是正常的场力。

  向上或者向下所形成的场力,则是特殊状态下的场力,也可能是特殊构造的场力转移。

  转移,自然自然有‘损耗’,场力就会变小一些。

  “原来是这样……”

  王浩顿时明白过来,于此同时,系统任务有了提示

  【任务四,灵感值+5!】

  ……

  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还是针对微观形态、交流重力场的进一步理解,确实是令人感到高兴。

  王浩也很希望继续研究下去,只可惜他不得不停下来了。

  他去了首都。

  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终选表决会即将开始,王浩肯定是要去参加终选表决会的。

  他到了首都以后,先是去酒店放了行李,随后就去学部会议所在地‘打卡’,表示自己已经来了。

  因为第二天就是学部会议,好多人都已经在会议中心,其中自然少不了学部院士的终选候选人。

  参加最后一轮学部表决会的总计有十七人,其中归属数学类就只有三人,剩下的都是物理类的教授。

  今年好多数学类候选人,提前就直接弃权了,主要就是因为王浩的参与,王浩的参与影响,可不仅仅是让其他人‘不太敢’一起评上院士。

  另外,评上的可能性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