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四章 并州海捕_醉梦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节上的蹊跷之处,你可曾细细想过?”杨玄琰说得沉重。

  “侄儿也曾想过,只是未曾多虑,还望世伯指点。”王昌龄见杨玄琰说的郑重,茫然道。

  “贤侄可知道如今代替李朝隐李大人审案的是谁?”杨玄琰又问道。

  “听说是朝廷新派下来的劝农判官李林甫。”

  “正是李林甫。这两位大人虽然都是姓李,可中间的事情却十分不同。这李朝隐李大人是大理寺卿,说到底管的是外廷刑狱的,如今你族叔的案子,是括户贪墨,说来算是外廷的事情,而且他又是泽州高平的县官,虽然掌着一方民命,但从朝廷的品阶来看,又绝不是高勋重臣,可现在,就是这样一个外廷地方官员的案子,却落在一个皇族出身的劝农判官手里,这难道不奇怪么?”杨玄琰说到关节,反倒慢调丝缕起来。

  “世伯的意思是,族叔的案子,如今被不该管的人管了?”王昌龄试探地回答着。

  “是,但事情还不止如此。李林甫的劝农判官来并州,负责的事情是并州括户,如今管民政的人掌了刑罚,临时处置机宜虽然官场中也不是没有过前例,可并州这么多的官儿,案子偏偏落在初来乍到李林甫身上,那就绝对不是巧合。”

  “那是如何?”信鸿睁大了眼睛问道。

  “贤侄,我猜你族叔的案子,之所以要李林甫这个皇族来办,多半还和内廷、后宫有关。”杨玄琰淡淡说了一句,王昌龄却已惊出了一身冷汗。

  “世伯此言只怕太过。”以王昌龄的明锐,虽然知道杨玄琰的分析极有可能是真的,但仍然按捺住心绪,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喁喁说道,“族叔一个小县县令,怎会与内廷和后宫有什么瓜葛。”

  “昌龄,我这话不是危言耸听。你族叔贪墨了六十六车财物,谅高平县一个小县,纵然有些商贾,又如何能有这许多宝货?再者,你可知道为何你今日见不到郭子仪?我又为何劝你莫再去军府?”

  “还望世伯点拨。”王昌龄虽然嘴上不说,可在心里却已经慢慢认定杨玄琰的分析了。

  “这几日并州都在传言,说郭子仪是为了军府新入的囚牢求情,挨了上司的杖子!也关进了军牢!”杨玄琰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按说在并州关进天兵军军牢的人,不是犯下重大军法的,就是抓获的突厥细作。郭子仪这人别看在军中品阶低微,却是有仁心慧眼的,但凡他愿为代刑之人,必定都是非常之辈,可最近听说他为一个贪官代刑。算起时日来,只怕人言口中那个贪官,说的就是你族叔王方恒啊。今日你未曾见到郭子仪,那他挨杖子的传言便坐实了。”

  “世伯。若真是如此,明日我更要去军府再见仆固将军一面,也好问明情由,与他再议解救之法。”王昌龄急急说道。

  “你若执意去一探究竟,我也不拦你。哎!话虽如此说,但还只盼一切都是我多想,都是并州人瞎传。你也好尽早赶去长安求助李朝隐大人,并州的情况由我和信鸿替你照看着就是。”杨玄琰说着,忽然三人听见楼下兵马杂乱,似是在酒楼掌柜处吵嚷起来。

  “咱问你!看没看见一个江南秀才带着个书童,长成这个样子的。”王昌龄听得真切,说话的显然是个兵勇,而他向掌柜盘问的人,自然便是自己和信鸿了。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