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节 中俄纠葛(2)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策略,即便是圣明如康熙、英察如乾隆者,在多年的承平之后,也将这一大块广袤的土地,视为jī肋一般的存在,根本没有对其抱有应有的重视。

  明朝时候,在黑龙江流域一共设置了三百八十四卫和若干所、站及地面,统归奴儿干都司管辖,其中在额尔古纳河以西地区设置了斡难河卫(鄂嫩河流域)、罕麻卫(注入额尔古纳河左侧的哈马尔河附近),以及沿额尔古纳河两岸的哈喇河、古贲河、坚河、安河等卫,而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外贝加尔本来也是中国的领土。

  清朝立国之后,继续对黑龙江流域行驶管辖,设官镇守,征兵编旗,驻防巡边。当时黑龙江流域分别是归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前者从前驻瑷珲,后迁至齐齐哈尔,瑷珲则由他的助手,副都统镇守。统辖范围是从黑龙江和松huā江汇流处以上的黑龙江流域;松huā江口以下的部分,归吉林将军管辖,驻吉林霍通。

  而黑龙江流域的行政组织,有两种形式,中上游的居民编入驻防八旗和布哈特(这是满语,打牲部落的意思)八旗;在下游,除了挑选人丁编入驻防八旗之外,设姓长、乡长分户管辖;其中鄂温克族(这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由族人选出的头人管辖,这个人受朝廷的委派,赏佐领顶戴,衙mén在库马拉河畔,名叫呼玛卡伦佐领衙mén。其中卡伦是满语,是汉语‘台’或者‘站’的意思。

  卡伦的作用很多,主要是巡边,驻防八旗官兵每一年都要从瑷珲城沿黑龙江上溯到格尔比奇河,巡视边界;捕捉逃犯,特别是从尼布楚各矿场淘来的逃犯;监视当地居民的活动;还有一个就是验看过往商人的护照——从这一点上来说,也发挥了海关的作用。

  而因为东三省为大清龙兴之地,在保持基本的军事防御之力的同时,历代皇帝,都行以半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这要分作两方面,第一便是重陆轻水,清朝对于辽东半岛的绵长海岸线的防卫措施之孱弱,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辽东沿海地区之外,还有从乌第湾经鞑靼海峡直至图们江口的海岸线,以及库页岛、善塔尔岛等大小诸多岛屿,仅仅是在旅顺一地设有水师营,驻汉军协领一人,佐领二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八人,笔帖式一人,领催五十人,水师兵伍佰伍拾人,水手六十人,初有战船十支,后来又裁撤四支,实存仅六支。这样的水面力量,防御小规模海盗、保护海运以及一般xìng的海岸缉sī,尚不能指望,使之用于国防,则更不堪言了。

  至于防御区域,也被局限在辽东海岸线,东部沿海及岛屿,并无水师及海防要塞,形成完全彻底的海防真空区

  而吉林、黑龙江水师,则是建立于尼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