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节 皇帝出京(1)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出的条件都已经得到了俄皇陛下的首肯。孰料中国人根本理都不理,在礼貌的感谢过英国人的调停之后,拒绝了俄方提出和谈的要求——不论是在英国人还是在俄国人看来,将和平的大mén彻底关闭,都是一项无比荒唐的决定。

  穆沙维耶夫在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倒是心中大喜:中国人不肯和谈,无疑给了自己继续用兵的借口。而在萨哈连乌拉霍通要塞山下的一战,也确实证明了他和很多人的观点:中国人是一个野蛮而未开化的民族,听不懂除了暴力之外的其他语言。

  但风云突变,俄军成建制的被清军俘虏,敲醒了穆沙维耶夫的美梦。现在他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打败清军,而是掉转过来,摆在他和利涅维奇案头的第一要务,是如何保证洁雅依连涅斯克城不再重蹈覆辙,成为清军的囊中之物了。

  和利涅维奇商议之下,两个人都认为,清军挟大胜余威,整军而来,凭借特尔德、奇克德等地的防线是不大可能抵挡得住的,反倒不如将兵力收缩在洁雅依连涅斯克城中,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清军。而且,洁雅依连涅斯克城占地宽广,清军兵力不足,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休想能够拿得下来,到时候,东北的寒冬到来,清军迫于天气等其他原因,必将不战而退。

  至于具体的战术,依旧是骑、炮、步兵种联合作战,先在城外行以消耗之法,同时派骑兵干扰清军的后援补给线,若是战事不利的话,再转入城内作战,以清军地形不熟,人脉生疏,一定会陷进这一场泥潭之中,动身不得。

  但同时,穆沙维耶夫和利涅维奇虽然并未将彼此心声吐lù,却都有一个共识:这场仗进行到这里,已经没有再继续下去的必要了。清军表现出来的悍勇和不畏死亡的jīng神,着实令人咋舌——萨哈连乌拉霍通山下一战,被俄军俘虏的清军兵士,不足一百二十人,还尽数是伤重昏mí,没有自主能力的——面对这样的敌人,穆沙维耶夫又是惊恐,又有点羡慕:若是自己所统带的,能够有这样的武装,该有多么好啊?

  俄军整军备战,对面一方也丝毫没有làng费时日,九月初六日,来自山东、河南、四川、两江等地,近一百个营的建制的绿营部队,开赴到了瑷珲城下。

  直隶、河南等地也还罢了,四川、两江的士卒从来不曾到过北国,眼见广袤土地上一片肃杀,到处都是白雪皑皑,不觉得寒冷,反觉得新鲜有趣,各自和同僚说笑打趣,有那年轻顽皮的,甚至蹲下去捧起一抔积雪,团成团,在手心把玩起来。

  两江所属是由林文察统带,数年之下,他因为在两江练兵有法,积功坐到一省提督的高位,是当年天津光武新军所出的军士中蹿升最快的。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