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72章 李自成的逃亡_回到明末建工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紫禁城。

  陆舟骑着汗血宝马出了皇宫,本来是想四处转转,可又偏偏被礼仪官拦下。

  天子只能走正阳门,除非是微服私访。

  无奈之下,只好又调转马头,往南面走去。

  路上刚好遇见防疫归来的乌拉,过来禀报道:

  “京城内的情况很是混乱,居然跟最初的陆庄一样脏。

  有死了人也不敢运出去的,就直接把棺材停放在家里......”

  乌拉一口气说了许多事情,想来是个好管家,每到一处地方都能有主人翁意识。

  陆舟还想出去查看情况,乌拉就已经把京师基本情况摸了个遍。

  “那当下情况呢?如何解决?”

  陆舟更想要的是结果,而不是情况过程。

  “五城兵马司已重新启用,同时在各大街道间增设了所谓的警局......

  京城内外抽调了三千兵马布控,倒也还能维护起秩序!”

  乌拉学习了些书本知识后,说话也变得有条理。

  陆舟满意的点点头,看来手下人做得还可以。

  这时众人已经走到了正阳门北侧,许多工人正在重建一道牌楼。

  此处之前就是“大明门”。

  后续每次换代都改变了称呼,在清时称之为“大清门”,清灭后又称为“中华门”

  而现在是大夏门,是为了呼应将要到来的登基大典。

  陆舟在此瞩目许久,出了正阳门后,又在内城里巡视了一番。

  京师以后要修建的场所还挺多,工厂、火车站、新式兵营这些也统统得有。

  同时,因为先前根据地是在草原,城垣还得要往北面拓展。

  而好在的情况是,当陆舟出了正阳门后,就见到了建设部的人已经召集到许多人手。

  人口密集的中原就是有个好处,哪怕是京畿的劳力能够调集三分之一,就已经是个很可观的数字了。

  在充足资源的情况下,建设速度大幅加快,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对外用兵。

  “崇祯皇帝先前召集的十几万青壮,其实到任的没有一半。

  李闯走得太仓促,现在反而是便宜了我们。”

  乌拉指着外边的青壮说道。

  经过夏军这段时间宣传,京城内的百姓大为活跃。

  特别是等越来越多的草原夏国人进入京师后,整座城市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有许多夏国人本就是京畿人士,先前是从京畿逃难到天武城的。

  入了京师就像是回到家乡,没有过多的隔阂。

  “嗯,还不错,京师稳定,就可以考虑对外平定的了!”

  陆舟对目前的京师还算满意,主要是潜在人口真的是多。

  翌日。

  陆舟又召集了新的朝会。

  北京城开始整顿,可当前朝廷的主要任务,显然不止于此。

  在这段时间里,夏国的追兵一直跟在李自成身后,想要追寻贼军残兵的踪迹。

  “皇上,李自成出了京城后就一直往西南跑,沿途分成了数支逃兵。

  我们的骑兵截住了数路人马,缴获金银无数,可还是没有捉到李闯。

  会不会,李自成是已经死了......”

  刘青峰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当下兵荒马乱的,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并且从缴获的金银来看,李闯的家当几乎尽数失落,加之闯军极速溃散,怕是凶多吉少。

  “也不一定。”

  陆舟摇了摇头。

  历史上关于李自成的死法众说纷纭,可绝对能够确认的是,李自成在逃离京师后,是还回到了陕西老巢。

  哪怕现在宣大已经被夏国控制,可李闯还是完全可以取道河南。

  河南是李自成最喜欢的地方。

  每次有难往那边转一圈,都可以东山再起。

  陆舟思索了一番,又是道:

  “先不用追了,葛三刀,朕命你率三万兵马,即刻进入河南。

  刘青峰统御宣大兵马,近逼秦地,择机对闯军老巢进兵!”

  陆舟很快下达了命令。

  下方的两人连忙领命,同时面色严肃。

  看来皇上对残余贼寇如此警惕,开国大典还未准备好,就继续用兵了。

  而实际的情况也不得不如此。

  李自成没有抓到。

  河南要是不尽快占领,贼寇很快就会有再次席卷的可能......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