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16章 胜利与殉节_回到明末建工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固执,否则愿意归降的话,将来会是一个鞠躬尽瘁的大臣。

  陆舟在对待大明降臣之所以会有特定的眼光,当然是以一个后世人的见解来决定的。

  而事实上,马士英在后世部分人口中口碑不佳,原因则是在清实录中被多有污蔑,说其临阵逃亡,耽误战机等等

  真实情况却是举家殉国。

  其实在明末清初,被为人冤枉的,又何止马士英一人。

  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清代的文人就会对明末时大义殉节的人多有污蔑。

  在清初,弘光朝覆灭,大臣殉难的有高卓、张捷、杨维桓等。

  其中张捷、杨维桓是后人口中所谓逆党分子,然而二人均在南京城破时自杀殉国。

  尤其杨维桓,是全家老小一起死节,但是他和马士英一样,在阖家死难殉国后,竟然被人污蔑为携财潜逃

  要是多有抵抗的将领,更是扣个临阵脱逃,自相残杀的帽子......再反观早早投降的范文程等人反而声名显要

  这样做是为了统治需要,但夏国是大可不必的。

  因为夏国人不心虚!

  马士英得到了一把配剑,带着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名心腹下到城根,众人伏拜于地,身体却是向着北面崇祯帝身故的对方,而不是南明君主的南面......一一自尽殉国了断。

  顷刻后,有士兵抬着自尽明臣的尸首回来,余下投降的明将以及左军等部众无不拜服,朝着北面夏皇方向高呼万岁

  一时间整座九江城响彻着夏皇的名号,一直传到城外,军民百姓听着也不由自主放下手里的酒肉,一同高呼着夏国万岁。

  响彻云霄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