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7章 黄河之议_回到明朝当朱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束水冲沙法”。

  束水冲沙法,就是采用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德国河工专家恩格斯,对潘季驯叹服:潘氏分清遥堤之用,为防溃,而缕堤之用为束水,为治导河流的一种方法,此点非常合理。

  这次边赈灾,还可以趁着河道水流减小,以潘季驯的法子,总结经验,治理黄河河道。

  不等朱标说话,旁边的御史韩宜可,道:“此事可以为议,只不过如今该将重心放在旱灾之上。”

  老朱点头,工部尚书提议是很好的,但目前最要紧的是抗旱,为山西百姓赈灾。

  “你们怎么看?”老朱看了眼朱标和朱樉他们兄弟四个。示意大家都说一说。

  “儿臣以为,此事该立刻开赈灾仓。”朱樉答道。

  赈灾仓一直没有开,考虑到旱灾持续,提早开仓,只会引起后面的粮荒和不必要的风险。

  “父皇,儿臣以为,此刻应立即通知山西开赈灾仓放粮。另外放粮的同时,要派军士维持持续,防止冒领和多领。”

  “另外还有一事,儿臣要提前说一说。”

  朱标把关于蝗灾的事,细细说了说。

  蝗灾伴随干旱而生。

  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

  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这些条件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

  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也更加快,生殖力较高。

  对于蝗虫,朱标用众臣能听懂的方式揉碎掰开给他们讲。

  众臣窃窃私语,议论此事。

  “赈灾一事刻不容缓。咱决定亲自去山西看一看。”老朱对着百官缓缓说道。

  “不可啊,陛下。”周观政立即阻止:“山西大旱,风险未知,朝中不可一日无主。”

  “谁说没有主?”朱皇帝看了眼朱标:“咱不在,这太子呢,便可全权代之。”

  对于老朱来说,他心里对朱标监国一事,可是十分放心。

  老朱这是要去山西,朱标第一反应过来,他这也真是太放心自己了。

  “朱标,咱不在的日子,朝中所有大事小事都送到文华殿,你有意见没有?”

  我这哪里敢有意见。要是我吐槽奏疏太多,那不就是砸自己的饭碗子。朱标腹诽结束,道:“父皇交代的事,儿臣自当尽心尽力。”

  “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韩宜可,邓愈,随咱去山西。”老朱很快点兵结束。

  快到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早就想好了这事。

  老朱一走,全朝上下的鸡毛蒜皮和大小事务都是自己的。

  刚才被老朱骂过的涂节和胡惟庸这会儿毫无脾气,也没有对老朱去山西这事发表意见。

  吏部尚书道:“陛下此去山西恐怕得好些日子,臣想关于刑部职位人员一事,提些看法。”

  老朱转过身来。

  刑部一时之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吏治人选,开济还戴罪在刑部尚书的位子上干着,随后有了合适之人选,便会将开济收押大牢。

  吏部尚书这么说,难道是他有合适人选,但朱标看老朱没有吭声后,他也没有吭声。

  吏部尚书又道:“臣以为,杨宪适合刑部尚书之职。”

  杨宪,他现在一心想到丞相的位子上玩玩,不喜欢刑部,再说杨宪手段残酷,放到刑部,不知会多多少酷刑。

  想了想朱标道:“杨宪正在治理荒无人烟的黄河故道,儿臣以为这事情过几日再说。”

  胡惟庸忙道:“太子殿下说的有理。”

  从表面看,胡惟庸是帮朱标说话,实际是他不希望杨宪回来。

  老朱没有说话,这意思是他让朱标安排。朱标毕竟希望胡惟庸再疯狂些,留下把柄。

  吏部尚书看没人回应,识趣的进了队列。

  回到明朝当朱标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