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2章 科教兴国_回到明朝当朱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演。

  从南直隶到北直隶,再到西直隶,传遍大江南北,演遍大明的府县乡。

  次日,周报阁最为忙碌,他们腾出一间放周报的屋子,留出来给大明“文工团”作为演绎戏文用。

  大明天子亲自在文工团指挥众官员,把大明的扬州府这些年的变化写进戏文。

  高启和罗贯中根据朱标新政的实施和要求,将大明开国时的废物到青苗万亩,到后来国士院的肥料和农具,红薯土豆辣椒玉米,都编进了戏文。

  戏文讲的是,扬州从洪武初年的十八户人家到朝廷开始在那里种新粮,做试验田,盐务局,一点点的从荒地变成繁华,主要突出扬州府的变化。

  朝廷进行的化肥,粮种,以及农具,下西洋带回来的稀有物等这些为大家呈现。

  戏文的名称就叫:《烟花三月下扬州》。

  朱标让大明话剧社的戏子过来演,编了关于扬州府变化的歌谣调子。

  把科技和教育用纪实的方法写了出来。并让各地中每天读周报的地方增加了一项讨论科技教育。

  比如,为什么东西要往地上落而不是空中。

  天上的星星和月亮白天去哪里了……

  各府县设“国士奖”,凡是各地会搞发明的,能够发明新东西,朝廷便将国士奖的奖银发给他们,鼓励他们多发明。

  又让各学堂府学的学子,在休沐时走上街头,他们每为百姓讲说一遍新政戏文和故事,就算成勤工俭学,一天三十文。

  在银子的带动下,大家都积极的动起脑来,朱标编的诗句也开始流传。

  京城大街中,常听到有人在吟诵:

  “君不见,国富民强科技来,穷困潦倒不复回。君不见,曾经稻田稀如草,而今丰收稻成海。

  得粮喜庆须尽心,莫使地荒人颠沛。帝行科技必有用,千粮丰收春耕来。

  化肥良种且投用,撒入土地换千金。银土豆,金玉米,玉米辣椒成了宝。

  今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朕侧耳听………

  青天绿水,小桥庄园。

  江山殿前,朱元璋拿着城中流传的诗,道:“你别忙了,听咱给你读这打油诗。”

  马皇后放下手中的女红,坐到朱元璋身边:“你念。”

  “春眠不觉晓,种粮就是好。用了除草剂,荒草死不少。”

  朱元璋似乎越念越起劲儿,又找了一首给马皇后读起来:

  “田间荒草光,百姓睡的香。”

  “百姓不用除草剂,大明粮田如荒原。”

  刘伯温也在,摸着胡子笑着对朱元璋道:“陛下还在城中的房屋贴了不少的口号。”

  “口号?咱倒是没注意。”

  乾清宫,朱标正在检查唐贤和元宝的背诵。

  “朕让你们背。”

  “是,奴婢这就背。”元宝将自己的纱帽转了转,清了清嗓子:

  “田用除草剂,不是用武力。”

  “来一包吗,满足你。”

  “科教,超出礼法之外,不在道义之中。”

  朱标这些日子发现,这些文官也是有很大的压榨价值的,比如他们书法文章都不错,博古通今,学识渊博。

  让他们好好的给自己,按照之前《洪武大策》,继续编写《天晏大典》,重新收集归纳,农,医,工,商,民间杂剧,风俗,食,还有三宝下西洋时带回来的一些见闻。

  作为《洪武大策》的延续。

  最重要的是去编写朱标要求的《天晏字典》。

  朱标相信,这些喜欢舞文弄墨的文官,对这件事会很喜欢。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