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8章 管理委员会_调教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宽松的,基本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各处庙宇道观,亦是自负盈亏,自收自支,朝廷从不插手。非但如此,佛教作为国教,还有很多的优待和恩宠。比如,当和尚可以免于纳税,各个寺庙还可以分配到一定数量的田地,充作庙田,并且这些庙田还不用缴纳租赋。

  当和尚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自然对穷苦老百姓有很大的诱惑,一时之间,人人剃出家,争先恐后地当和尚。至少,当和尚是可以吃得饱饭,还能够躲避兵役。

  人是逐利的动物,穷苦老百姓当和尚还说得过去,到后来,富商大贾、官僚贵族也开始兴起当和尚的念头来。你道为何?那些人田产多呀,自然,要缴纳的赋税也多。和尚不是不需要纳税吗,那好,我们就都做和尚去吧。

  大家都知道,土豪们的生活是极端荒淫腐朽的,他们为了免于赋税而甘愿去过那种青灯枯木的清苦生活吗?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解决鱼和熊掌皆可兼得的问题,土豪们明了一个点子,就是只到和尚庙里备案,平常的衣食住行和生活还是在自己的家中,既免除了赋税,又不影响自己的享乐,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土豪们到庙宇中注册备案,取得和尚的身份证,是需要缴纳一定的好处的,否则,庙宇能让你平白无故地得好处?又当然,缴纳的注册费和不菲的赋税比起来,实在是微乎其微。两害相权取其轻,土豪们自然争做和尚,以逃脱赋税,和尚们也得到了利益。土豪与和尚,实现了双赢。

  土豪们既然有了和尚的身份,却没有剃光头,也没有在寺庙中诵经礼佛,于是又明出了新名词,叫俗家弟子,或者叫挂名弟子。这正如后世的什么什么顾问,什么什么代表,什么什么委员,只管领工资,却不管做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挂名弟子”和后世的“挂机打怪”,更是有相通之处。他妈的汉字就是博大精深,简简单单的一个“挂”字,就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和如今政通人和的和谐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展到后来,武周全民都有当和尚的趋势。都当和尚去了,到哪收税呢?于是,武周朝廷就搞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和尚的数量。具体的做法就是放度牒,有度牒的,国家就承认你的和尚身份,没有度牒的,你哪怕剃了光头,烧了戒印,你还是凡夫俗子,还得乖乖纳税。

  如此一来,度牒就成了异常抢手的香饽饽,谁弄得到度牒,他就是有能耐的象征。像度牒这样的紧俏物质,没有一定的地位和实力,一般人看都难得看到。度牒不但是身份的象征,并且奇货可居,一张度牒往往能卖出天价来。

  曾几何时,武则天皇帝为了筹措军费,放军饷,就是依靠卖度牒弄钱。这一现象,一方面证明了度牒的价值,一方面也证明,武周朝廷确实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这也就是为什么武则天倚重徐驰弄钱的原因之所在。

  调教大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