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六九章 灵寿(三)_战国征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原等人在灵寿居住了三天的时间,将王宫内外都视查了一遍,暂停了一些在短期内用不上的工程,集中人力物力,抢建迁移到灵寿之后,马上就要用到的房屋建筑,到是可以节省一些费用。而高原的众妻妾们也将自己选好的住所的详细布置方案都写出来,交给郭宸。

  这时申慎也带领着从代郡迁移过来的大队人马也到达了灵寿。这一次迁移到灵寿来的人员主要是工匠,大约有六千余人,其余都是工匠的家属。

  虽然中国古代并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对工匠还是比较重视的,由其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工匠的地位在各国都不低,由其是技艺高超的工匠,还会被授以一些中小级别的官职,像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甚致可以获得上大夫的官爵,如果墨子不追求他的“兼爱、非攻”的理想,而是以一个工匠的身体出仕为官的话,其受欢迎程度绝不会在鲁班之下。

  因为在这个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之一,各国的君主,只要不是昏庸无能之辈,都会想方设法的加强自己的国力,就算是不想吞并别的国家,但也要保证自己不被吞并。可以说这个时代就是最早的军备竞赛,而工匠的技艺是可以直接转化为囯家生产力或是军队战斗力的,秦国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国力和政治制度,对农业技术和其他工匠技艺的重视,也是居于各国之首的。因此各国其实都十分重视工匠。

  高原当然知道工匠的重要性,入主代郡之后,对工匠、技艺的重视并不在秦国之下,建立了专门的工匠作坊,集中了代郡的大部份工匠,分门别类进行生产,加强对工匠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生产技艺的提高,并且给工匠十分优厚的待遇。只是代郡的整体实力远不及秦国,因此工匠作坊的规模也要比秦国小得多。

  不过高原从大梁撤回,攻占了燕地之后,得到了大量的工匠,现在代郡官署的工匠作坊中工作的工匠已经达到三万五千余人,加上他们的家属,共计近十二三万人,并且分成五个大类,二十余个小类,各项工艺技术,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由其是冶铁技术,提高很快,现在己经能够制造五十拆的刀剑,虽然还达不到百拆的水平,但在这个时代,已经箅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

  但工匠人数的增加,代郡的工匠作坊规模也就远远不足,而这时正好高原决定兴建灵寿,准备迁都,因此趁着兴建灵寿的机会,在灵寿新建一个更大规模的作坊场。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新建的作坊场将位于灵寿城的北部城外,因为灵寿城内的面积毕竟有限,而且各方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