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八章 千秋万岁名_六朝纪事之我主沉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宣德五年清明,朱瞻基为表孝心奉慈娱,特意命礼部官员早早准备,与张太后同往京城北部天寿山赴长陵、献陵祭拜成祖朱棣与仁宗皇帝朱高炽。

  在成祖朱棣的陵前,张太后郑重下跪,她在心中默默祈祷,请求成祖原谅她没有将大明后宫整肃清平治理好,使得后妃不和,致使成祖钦定的胡善祥退居长安宫。

  这皇后之位易人,终是有累当今皇上和成祖、仁宗的圣德。

  张太后神色沉重,心事满满。

  行至献陵仁宗庙前再行礼下拜时却是百般滋味在心头而心思乱成麻。

  “母后,过去种种皆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必再记在心上了!”朱瞻基亲手将张太后扶起,一面向外走去一面缓缓低诵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张太后看着面色越发清瘦的皇上,目光中满是忧虑之色:“皇上不必宽慰母后,道理母后都是懂的。

  只是今日来到你父皇和皇祖的陵前心中有些难过罢了。

  母后听说最近朝堂之上为了宝船出航和从安南撤军两件事纷争不断,皇上想是为此操劳忧虑,看上去越发的清瘦了!”朱瞻基点了点头。

  “皇上早早的把你两个弟弟瞻墉和瞻赶至封地去了,要不然自家兄弟在朝堂上自然会是同声共气,力挺到底的,哪里会像现在这样掣肘!”张太后一想起远赴襄阳就藩的小儿子瞻心中就隐隐地有些不快。

  朱瞻基不好接语,只得顾左右而言它,“朝堂上的事情,让百官们议一议、争一争也是好的,总不能一言堂,朕说什么底下的人就都去照办,长此以往官员们都成了应声虫,没有人敢直言献策也是不成的。”张太后不再言语,由太监们扶着上了凤辇。

  回程途中,道路两边都是得到消息竞相争看想要一睹太后凤颜和皇上龙威的百姓,张太后命人打起车帘,不时地向窗外百姓挥手致意。

  百姓们纷纷下拜叩首高呼万岁。

  张太后隔着窗子看到百姓们夹道欢呼,不论男女老少皆下跪行礼,感到十分欣慰,她对朱瞻基说道:“今日同往北陵祭祀,想不到别有一番收获。如今看到百姓们如此爱戴、敬仰皇上,母后也就放心了。想来是皇上这几年施行的仁政和惠民之举让百姓们得以安养生息,百姓们能吃得饱,穿得暖,才能如此真心称颂圣德。今日出来走一走,母后才知道皇上这些年的辛苦与劳碌。”朱瞻基听张太后如此赞誉不由心头一热,母子二人好像很长时间都没有这样融洽地交谈过了,他原本骑马而行此时索性下了马走到太后凤辇旁手扶辕架缓缓而行。

  张太后看到朱瞻基此举不禁眼圈微红,心中感慨万千,长期以来盘踞在心底的担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皇上的后宫家事虽然让她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