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8章 震惊的邵灿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淮西人从小生活艰苦,在大山里行走,是很好的兵苗子。

  李宝五之前是农场的民兵团长,此人是最早被淮海军招募的流民出身,已经成家立业,对淮海军非常的忠心。

  这次,总参和总作训部从各个农场抽人组成这一支漕标,李宝五很荣幸地被选调成为这个团的团长。

  宝五本来还很开心,以为可以进入作战部队了,可是谁知道是跟着清廷的大官后面充门面。

  这下宝五不开心了,自己怎么可以去做清廷的兵呢?在上级的一番教育下,宝五才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有多重。

  最后组织还给他配了一名师爷出身的参谋,不然这个愣头青哪里知道官场上的那些礼节。

  民兵配备的还是前装的步枪,在淮海军中并不算先进,但是因为是统一的制式,所以看起来非常的威武整齐。

  邵灿的心里总感觉没有底,这个淮安知府没有按照套路出牌啊,自己跟这个知府又不是很熟。对方干嘛对自己这么热情。

  晚上邵灿就住在淮安知府衙门。知府把正房正堂,都留给给了邵灿使用。反正现在知府衙门就是个空壳子,因为没有什么政务,知府连师爷都不需要请。每个月衙门里的银子都归自己所有,这不香吗?

  看到知府衙门里面连仆人手下都没几个,邵灿还当这个知府是个清廉的官呢!

  “总督大人,您即然走马上任,那么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

  晚饭的时候,淮安知府对邵灿建议道。

  “哦,什么地方?本官刚刚下来,对地方之事不甚了解。”邵灿疑惑地问道。

  于是淮安知府把江苏正在进行的三横一纵工程给邵灿介绍了一下。

  “这么大的工程,怎么没见江苏地方跟朝廷申请拨款的啊?”邵灿疑惑地问道。一般地方开河工,都是先找朝廷要钱。

  谁会去自己掏腰包修理河道呢?

  “大人,我们江苏百姓深知朝廷剿匪不易,国库空虚,因此地方士绅、百姓还有官府自筹资金,为的也是地方不再受水患之苦。”

  大人既然分管河道,现在正值枯水期,正是河道施工的最佳时间。何不去工地上看看,河工百姓看到朝廷大员下来慰问,必然会士气大振。”知府说道。

  历朝历代的官员都喜欢去治水,因为这是一件名流青史的事情,比如现在在用的范公堤、白堤,都是以主持者命名。

  淮安知府这么一说,邵灿果然心动了,他已经到了要退休的年纪了,官位反而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反倒是对身后的名声极为看重。

  中国的士大夫大多追求“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样的境界。

  邵灿一路从运河过来,并没有看到多少的乱象。进入山东河段后,反而看到了一幅繁荣的景象。

  许多带着烟囱的拖船后面拖着一排的木船,运送着货物穿梭在运河之上。这些都是往南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