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5章 杜尼娅的新生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逆者亡!

  那些加入淮海军的牧民将成为华夏的一份子,享受整个民族发展带来的红利。

  而那些想继续追随满清的人,那些想要维持自己作威作福生活的人,终将成为高原上贫瘠土地的养分。

  在严寒降临之时,已经杀红了眼的骑二旅才悻悻地向南回转。

  回到他们的越冬地——尼布楚城。

  这个冬天他们将会把自己的獠牙磨得更加的锋利。

  在西伯利亚与沙俄的战斗不会轻易地结束。

  在这里必然会上演反反复复的拉锯战。

  董书恒觉得自己耗得起。

  说不定会把沙俄这个老大帝国给直接耗得崩塌掉。

  说白了,沙俄的封建贵族体制比满清朝廷并不高明到哪里去。

  乌兰乌德现在就是一个兵城,除了冬天依然要驻守在这里的军队,就只有少量的蒙古人住在周围。

  赤塔要好一些,这里的建筑比较齐全,一大部分的军队将在这里过冬。

  因为赤塔就在河边,即使冬季的时候依然可以通过雪橇从冰面上同下游的尼布楚进行联通。

  尼布楚则显得十分的拥挤,可是这里的人至少都能住进暖活的房子,就连城外牧民的蒙古包都配上了铸铁的小火炉。

  这种铁炉子,是从遥远的江苏运过来的。

  全部都是工厂批量生产出来的。

  以往的时候,牧民们可能要用一匹马才能够换上一个铁锅。

  现在看着蒙古包中的铁炉,大家都是视如珍宝。

  尤其是这个炉子有一根铁皮做成的管子可以伸到蒙古包的外面。

  这让蒙古包中不在是烟熏火燎的。

  以前的牧民们都是在蒙古包中间直接用泥土石头围出一个小火塘。

  冬天的时候还要在蒙古包上开一个口子让烟尘飘出去,这使得蒙古包里面总是暖和不起来。

  人还会被熏得如同黑不溜秋的牛粪块子一般。

  赤那跟着自己的母亲分了一个蒙古包,他们也有一个小火炉。

  对于这个炉子,赤那的母亲视若珍宝。

  真的是好大的一块铁啊!

  这得用多少匹马才能换的回来呢?

  赤那傻傻的母亲已经算了好多天了,总是算不出来。

  她问赤那这个问题。

  因为大家都说她的儿子聪明,不然怎么会得到汉人军官的喜爱呢。

  不过赤那也回答不出来。

  赤那的傻母亲问赤那:“我聪明的儿子赤那,我们是不是要给汉人做一辈子的奴隶?不然汉人为什么给我们火炉,而我们一无所有。”

  赤那告诉母亲:“现在有吃有喝,这样的奴隶生活不好吗?”

  赤那母亲连连点头。

  赤那母亲的工作就是照顾牛羊,还有就是挤牛奶、羊奶、骆驼奶。

  这些东西会补充大家的冬季的食谱。

  或者是做成干奶酪保存起来。

  当然不是谁都吃到的干奶酪,这是蒙古骑兵的传统军粮。

  古代的蒙古骑兵就是以这个作为军粮来远距离行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