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8章 乌兰乌德会战上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女人做老婆,不过他媳妇儿的娘家都是亲华的沙俄人。

  滕子全的老丈人一直帮助复兴军坐着协管俘虏的工作。

  这次会战,林威将最终要的乌兰乌德交给了陆国毅。守卫乌兰乌德的战斗并不好打。他们必须在初期靠着五六千的正规军加上差不多数量的民兵,挡住沙俄三万大军的进攻。

  乌兰乌德本来就没有多么厚实的城墙,整座城也很狭小。原本土木结构的城墙根本挡不住敌人的炮击。

  所以陆国毅从来是就没有准备仅仅守着城墙。城墙只是炮兵阵地以及城内最后一道防线。

  在不大的城市外围,陆国毅挖了一条三四米宽的巨大壕沟,挖出的土全部堆在后方形成了一道缓坡,为了不挡住炮兵的射界,缓坡修的并不是很高。

  但是这样的壕沟,足以让敌人没办法集群冲锋到城下。

  缓坡的后面是一道木栅,原木深深地埋进土中。敌人可以翻过来,不过当他们的翻越木栅的时候,就会成为复兴军的靶子。

  木栅的后方两百码又是一道战壕。这是步兵使用的射击战壕。复兴军的士兵就将在这里阻击敌人。

  这个防御系统充分考虑了复兴军步枪优势。

  但是它也存在一个重要的漏洞,那就是复兴军并不知道沙俄的陆军已经大部分换装了线膛枪。

  这让防御战的一开始,复兴军因此吃了不小的亏。

  乌兰乌德沿河而建,河岸的附近是最容易防守的地方,城墙与河岸之间并没有什么开阔地。

  色楞格河在乌兰乌德的南面流过,汇入月湖。

  沙俄的军队必然会在上游或者下游渡河。

  按照复兴军的计划,他们并不会阻止沙俄人渡河。

  最终决战的战场就在乌兰乌德城外。

  赫里斯坚科带着近三万大军一路行来,除了见到了许多原本沙俄的据点化为了废墟,并没有受到什么抵抗。

  至于散出去的侦察兵偶尔会跟复兴军骑二旅的侦察兵在途中相遇。然后爆发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骑二旅的侦察兵被远远地赶走。

  对方似乎并不想跟自己交手,或者说是这些华夏的军队没有能力跟他们野战。

  赫里斯坚科的心情并不好,沙俄在贝加尔湖的周边经营了几百年,现在可以说是毁于一旦。

  他的心中满是复仇的怒火,不过他还是非常的理性的。他知道穆拉维约夫总督就是栽在这些人的手中。

  赫里斯坚科可以确认这些人并不是清军,他们的装备和装扮都更像是西方的军队。

  华夏建立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赫里斯坚科的耳中,所以他还是将这些人归作英法扶持起来的一支中国武装。

  他还知道这支军队装备了线膛枪,战斗方式非常的独特。他们不使用线列阵型的战术。

  另外这支武装力量的火炮的威力也很强。

  赫里斯坚科现在所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