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5章 要打仗了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就在胡宁湖南岸修筑了一座东华城,这就是他们势力的大本营。

  部落中的老弱妇孺都被迁移到那里居住。

  董书同平时也会住在这里。

  之所以要将老巢放在这里,是因为这里位于高原之上,易守难攻。

  将来华人在南阿米利亚这里面对的敌人可能会很多,因此董书同决定将大本营建在这个险峻的地方。

  同时,他们还在胡宁湖畔开发了大量的土地,这里的湖畔峡谷中的土地开垦出来也可以养活几万人。

  东华城都不需要修建城墙。只要将周围的几个通道修建关隘,就能都将整个湖区给封锁起来。

  有水有土地,万一要是出现什么样的意外,这里就是一个退路。

  接下,随着华人的数量越来越多。

  胡宁的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

  一个胡宁地区已经装不下董书同他们了。

  胡宁的北边是帕斯科,南边是库斯科。

  库斯科城原本是印加帝国首都,也是蜜卢印第安人的圣城。

  珠穆的意见是向南发展的。沿着阿普里马克河一路向南,收服那里的印第安人。

  将东华的势力向库斯科发展,最终占领库斯科,举起印第安人复国的大旗。

  这一点跟董书同的想法不谋而合。

  不过董书同要更保守一些。

  这跟他手中华人力量太少有关系。

  复兴军的商船一年只能够跑两个来回那美洲。

  而董书同手中的华人大部分都是要通过船只迁移过来。

  这就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为了支持哥哥在蜜卢发展,董书恒一再增加跑南阿米利亚洲的商船。

  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的发展,东华已经拥有了十五万华人以及近二十万的印第安人。

  山区显然是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所以他们开始向胡宁东部的平原地区发展。

  这就势必会引起与那些庄园主之间的矛盾。

  董书同手下的人大都是董书恒送给他的。

  这些人自然是将复兴军那一套给带了过来。

  对了,那就是大建农场!

  这里除了印第安人,自耕农的数量很少。基本上都是大庄园。

  但是这里的人口有限,土地开发的效率很低。荒地随处可见。

  只有一小部分的土地给开垦了出来。

  一开始东华沿着埃内河和乌鲁班巴河很容易就能够圈到大片的土地。这里只有少量的白人庄园主。

  东华公司大部分时候都是用赎买的方式将这些白人给支走,收回这些土地。

  出了建立农场之外,东华还给手下的人分配土地。

  那些正规军的士兵,包括印第安人都能够分到土地。他们构成了胡宁的自耕农。

  另外在高原之上的草场,则分配给了印第安人放牧。

  自从华人将驼绒的制作技术传过来之后,羊驼的价值越来越高了。

  董书同准备的将羊驼当作今后的一个支柱产业来做。

  就在前一段时间董书梅和刘清北率领的外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