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百四十三章 因地制宜_顽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举一反三,给兔子、给牛、给猪、鸡、马、羊……所过之处,会动的都种一下试试。”

  承运听着二哥说这段话,甚至能想象出刘承宗在帐布那边摇头:“有的成了有的没成,这不,李万庆捉了一只猴子一只猞猁给我玩,他看见就要走种痘去了,你要喜欢,让李万庆再给你捉一只,或者杨耀种完痘给你。”

  刘承宗在帐篷那边道:“嗨,不说他个大聪明了,河湟的人地统算出来了么?”

  承运听见这句,就知道兄弟俩的闲聊已经结束了,尽管刘承宗看不见,他还是在军帐这边坐正了身子,拿出提前准备的小本本。

  在康宁府启程前、马场城刘向禹那,他都考虑过二哥见了他会问什么,小本上记得密密麻麻,靠着这个才胸有成竹道:“目下已粗略算出,精细的还没报到二叔那。”

  “西宁以东湟水二百里河谷,有民两万三千余户、十二万余口,田地七十二万亩有奇,预计编成二百保、二十乡保。”

  七十二万亩田地。

  刘承宗深吸口气,对这个数字非常满意。

  河湟谷地都是能种麦子的好地,从西向东,越往东走地势越低,照这个数字推算,待将官军一战而定,拿下整个河湟,单单河谷的田地就能增加百万亩。

  未受旱灾影响的百万亩田地,这和康宁府的田地不同,康宁府再多的田地,有无人区横在中间也难以起到太大帮助,但河湟对甘肃、陇西都不过只有黄河一道天险,说冲过去就冲过去了。

  就在这时,承运翻动小本道:“哥,我来的时候看了,从西宁到冰沟沿途二百里路,南北纵向的沟谷四十七条,谷地不足河湟人口田土十一,最多的人和地都在山上。”

  承运说:“如能尽取山地,我估计田地至少三万顷,人口应在四十万上下。”

  这个刘承宗倒是知道,他说道:“山里不是土司就是番部,我打算把土司挪到西边去,到时留下的土民番民也编户齐民,但这不是一时之功,先关注河谷吧。”

  其实刘承宗这会儿啥也顾不上,吞并谷地是一次类似南征康宁的鲸吞。

  历来各种割据政权在短时间快速扩张、积累不足的缺点他也无法避免,专业人才始终不够,打康宁的时候就不够,硬把军士改任乡官,属于赶鸭子上架勉强维持。

  如今吞河湟同样还是不够,但朝廷在黄河对岸屯防重兵,让他没办法抽调军士去干别的事,以至于他在潜意识里,不愿吞掉湟水南北山区土地。

  “哥,我知道你在担心啥,但这事我有不同看法。”

  承运不是有不同看法,他是太有看法了,心疼啊,心疼山里的地。

  他在康宁府干的就是开垦土地,累死累活,开出最好的地,两亩地的产量恐怕也就跟河湟的山田差不多。

  在承运看来,河湟四十七条南北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