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_奋斗在开元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说不练假把式,既然已经决定考进士科,咱就得好好学习了。

  从正式拜师这一天开始,谢直重新又回到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生活之中。

  首先是王昌龄为他选择儒家经典,这是针对一场贴经的考试准备。

  按照大唐规定,儒家经典分为大经、中经、小经。

  其中,大经只有两个,《礼记》、《春秋左氏传》。

  中经有三,《诗经》、《周礼》、《仪礼》。

  小经有四,《易经》、《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除此之外,还有《孝经》、《论语》,这两部经典基本都是明经会考,和谢直的关系不大。

  按照规定,想考进士科,要治大经一部,在考试的时候贴经就全部从这一部经典中选取,想考甲等,需要全通。

  王昌龄给谢直选择的经典,就是《春秋左氏传》。

  “治三礼者众多,治春秋三传者也不少,不过相对于三礼,治春秋的学子,在考中进士之后,为官的选择面更宽一点……既然你宁可考进士,不愿意考相对简单的明法,自然对日后为官有所构想,如此一来,自然治《春秋》要比治《礼记》要好……”

  谢直闻言默默点头,老王虽然很多事情都不靠谱,不过一到教学上,立马就能变得严肃起来,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想把自己给教导出来,这样一看,还真不失为一个好老师啊,看来拜师王昌龄这一步棋,还真走对了。

  谢直暗中感动不提,只听得王昌龄继续说道:

  “最关键的原因,我也是治《春秋》……咳……《礼记》我怕教不好……”

  谢直:“……”刚才的话算我没说……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乃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

  而谢直学习的内容也是以孔颖达的注疏为蓝本。

  自从王昌龄给他选定经典之后,谢直的日子可就过得苦了起来。

  上午,别的不干,直接背诵,按照老王的要求,最少也要把《左传》可孔氏注疏全背诵下来。

  下午,等王昌龄午时散衙之后,谢直就会前往县衙听王昌龄给他讲经,有时候早点完事,有时候晚点完事,反正每天都你能够给他讲一个头昏脑涨。

  这日子过得,都让他想起当初考研复习了,白天自己背政治,晚上听各种补习班。

  唯一让谢直欣慰的是,大唐贴经比后世考研政治简单多了,没有那些花样翻新的选择、简答,纯粹就是填空,按照老王的说法,把《春秋》和注疏倒背如流之后,再听他仔细讲解一遍,虽然对春秋的掌握比不得博学鸿儒,不过应付进士科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