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九章 姚崇十事_大唐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周兴、来俊臣,让他们充当爪牙,帮她铲除异己,先后除掉了一大批大臣,如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样的托孤重臣。

  当周兴、来俊臣之流弄得天怒人怨之后,武则天又把他们杀了,博得人心。

  其中,有一个很有名的典故“请君入瓮”,就是这样来的。

  武则天固然达到了她的目的,最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女皇。然而,严刑峻法留下的后患却还在。

  李隆基要想纠正这一错误,只有“以宽纠猛”,就是要用宽仁之政来改正。

  “第二件就是陛xià虽欲对大食用兵,欲要击破大食,然,大唐眼下国力不够强,粮草不够丰足,兵士不够多,还需急修内政,暂缓大举征战。”姚崇接着道。

  “好!”群臣齐声赞同。

  自从三年前,李隆基率兵出征,攻打吐蕃开始,拓地万里。看上去,固然是大好事,实际上却是埋下了隐患。

  这些隐患就在于,唐朝拓地太快,没有来得及彻底稳固。不说别的,当是占领这些地方,唐朝就要派出大量的军队,多了不说,往少里说,需要二十万军队来驻守。

  在打突厥那一战,武则天连四十万军队都拿不出来,一下子要用二十万军队去驻守,那么,唐朝的机动兵力还有多少呢?若是在此时对外大举用兵的话,就会出大问题。

  是以,先暂缓征战,处理内部问题就成了第一要务。

  “不错!不错!”李隆基大为赞赏这话。

  也正是因为看到此点,李隆基这才在形shì大好的情况下,下令停止前进,回到长安,要处理国内问题。

  “自武氏当道以来,多以亲近得官,犯法而不究,致使律法不存,若陛xià要大治天下,就得重树律法之威权,不论亲疏,一体同法,这是第三件。”姚崇看了一眼武则天道。

  群臣看看武则天,再看看姚崇,心想这人也真是够直的,竟然当着武则天的面说此事,也不怕武则天的老脸没处搁。

  “姚崇说得对,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理应重立律法之威权,不论亲疏贵贱,一体同法。”武则天却是点点头,大为赞成这话。

  这问题是她一手种下的,她当然清楚如何处置。

  武则天对他的侄子们非常清楚,他们没有过人的才华,更没有立下大功,真要论起来的话,他们就没有资格取高位。然而,武则天的根基不稳固,她需要这些侄子为他摇旗呐喊,她不得不给高位。

  而她的这些侄子们,仗着她的势,胡作非为,没少干坏事。她心里其实很明白这点,只是从她的利益出发,她还得包庇,有时还得纵容。

  如今,武氏已诛,这遗留问题是该解决的时候了。

  “圣后英明。”武则天的气度让人心折,群臣颂扬一声。

  “圣后临朝,多用宦竖为喉舌,宦竖得以干政,还请陛xià约束宦竖,不使他们干政,这是第四件事。”姚崇又道。

  女人主政,宦官弄权也就随之而生,这是中国的历史规律。

  比如东汉时期,东汉的皇帝多为壮年早夭,继承人年幼,大权落到皇后、皇太后手里。她们主政,毕竟不太方便,因为她们居于深宫之中,就需要宦官当喉舌,传达她们的旨意。

  久而久之,宦官就弄权了,结党营私,最后弄得天下大乱,“十常侍”之名也就这样留传下来了。

  即使以武则天之明,也是逃过这一规律。

  “甚好!”李隆基大为赞成这一说法。(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