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两百七十三章 人择原理_这个吞金兽不好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距离,却在关键的时候跳出来为自己的学生站台了。早在艾弗雷特提交自己的博士论文的时候,惠勒就指出:“分裂”最好换成其他词,但后来由于大家口口相传,惠勒的提醒就此被遗忘了。

  惠勒明显站在了更高的高度,他说并不是一个宇宙分裂成更多的的宇宙,而是这些子宇宙共同组成了一个“总宙”,可以认为这个总宙比子宇宙处于一个更高维的希尔伯特空间。

  谷鍢/span比如我们的三维空间由无数平行的二维平面组成,这个总宙就是由无数平行的子宇宙组成,每一个子宇宙是总宙的一个切面,也许用切体、切时空更好。

  我们可以用一个波函数来描述整个总宙的状态,这个波函数当然可以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但这个方程不一定有一个解,比如双缝干涉,就有两个解,每个解投影到一个子宇宙。

  按照这样的说法,就不是宇宙在不断“分裂”了,而是总宙在不断进行着演化。

  我们可以用阿尔法狗下围棋来理解“总宙”的演化。

  首先我们要理解,在阿尔法狗的“芯”里,没有棋盘上美妙的艺术棋型,也没有“野狐之魅”、“烂柯”等美丽的神话传说。

  它的“芯”里,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尽自己所能找出棋盘上的最优解。

  当它准备落下第一步黑棋时,它似乎有三百六十一个选择,当然我们必须考虑棋盘的对称性,因此它实际上只有五十五个选择,也就是说棋局“分裂”为五十五种可能性。

  如果第一步并没有落在任一对称轴上,第二步白棋将有三百六十种走法,也就是说棋局又“分裂”为三百六十种可能性。

  以此类推……

  懂了没?

  棋盘上的所有变化就是阿尔法狗“芯”里的“总宙”,每一盘棋局就是其中的一个子宇宙。

  每下一步,棋盘“总宙”就以可能走的变化发生“分裂”或继续“演化”。

  棋盘太小,只争目数。

  相比之下,我们所在的宇宙则是一个巨大的存在,按照多宇宙理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量子事件,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每分每秒都在进行迅速的“分裂”或者“演化”,子宇宙的数目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巨大数字。

  阿尔法狗的多层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

  我们至少可以想象,如果多宇宙理论成立,在其他宇宙里也存在过同样的“我”,也许应该用“他”……

  那些“我”或者“他”还活着吗?他们或者“我们”是比我过的更好?

  至于为什么会有很多的“他”,是因为在我的历史里发生了太多的偶然事件,也就是量子事件,它们经过各种“薛定谔的猫”过程从微观放大到宏观,让我们所处的宏观宇宙“分裂”。

  在某些宇宙里,我们可能早已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而离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