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3章 函授班(上)_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13章函授班(上)

  董师三人,对于李师叔说的没正事也认可,董师、白肃山、郭士槐三个,跟李胜利的状态差不多,老师教不了,只能求诸于典籍了。

  现在的李胜利跟董师三人,或是手艺差不多的这批人,真是到了遇上问题才知道自己不会,遇不上问题只觉着自己全会。

  而真遇上问题的时候,有些问题,即便是史老、蒲老也解答不了的,几人的手艺虽说还是不如史老跟蒲老,现如今他们能从前辈身上学到的东西,也实在是不多。

  因为能教的、该教的都教了,除了手艺不如老师之外,他们觉着该会的也都会了,成名成家之后,想要再进一步,只能求诸于典籍了。

  如今又正逢风霜雨雪遍布,三人很难静下心攻书,求诸于典籍却又不能静心去思考,进境就很慢了。

  其实正经该去山上村承接传承的,就该是董师这样的医界中坚。

  但三人的水平又实在不低,差不多超越了山上村一多半的名老中医,就拿中焦脾胃而言,董师跟白肃山的造诣,怕是也没几个能比的上。

  而论及中医治心脑血管病,郭士槐又是妥妥的大拿,山上村没人比的上他。

  教徒弟也得分人的,教他们三个这样的,老师就会被一问一个屁墩,找个抠底的学生,山上的那批名老中医,那是嫌自己活的长了。

  如今的董师三人,就属于学生不想学,老师不愿教的物件。

  但论及坐堂诊病,山上的名老中医们又各有各的绝活,哪种绝活拿出来,也是值得去学习的,可单学绝活,于传承无益。

  系统的去学,对董师这类人而言,时间消耗的太长,又学之无益,总而言之,中医传承之中,合适的徒弟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真要论坐堂治病,这仨公认水平不错的医家,又跟山上村的名老中医,没多大的区别。

  许多中医的常见病,水平高是这么个治法,水平不算太高也是这么个治法,入门级的水平,差不多也是这么个治法。

  有些时候,许多医家,一辈子也遇不上多少疑难杂症,更多还是在跟普通疾病磋磨,这种磋磨,水平大差不差的也就够了。

  但又有些时候,一些时运不济的医家,也会天天面对疑难杂症,这种病症,就属于没点水平真弄不了的了。

  中医不好批量制造,难也就难在了这里,即便徒弟可以批量的出,将来的病家却不会批量的来,细说起来尽是些矛盾。

  董师等人的水平高,传承就可取,山上村的一些名老中医的水平一般,传承就不可取,那也是胡话。

  这既要看传承的水平,也得看徒弟的水准,史老如今的弟子算是名老中医的一员,说不定山上那批名老中医的弟子,将来就有国医圣手的存在。

  医界这地方也怪,有些时候不以医术论传承的高下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