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81章 联合办学(上)_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81章联合办学(上)

  李胜利强硬跟他摊牌,中医司令也清楚他想要的是话语权。

  只是这是什么样的话语权,他就不怎么清楚了。

  要官,怕是没什么用的,进入宦途,对面前的李胜利而言,只怕不是助力,而是牵羁。

  “好!

  早这么爽利多好!

  前辈,如今中医的问题,就是出在传承上了。

  这有中医自身的问题,也有外部客观环境的问题。

  中医自身的问题,我们自己来解决。

  外部的客观环境,就需要我们共同来解决了。

  所谓传承,无非是教育。

  学校教育真的利于中医传承吗?

  我看未必!

  不提医专,就说如今的学院教育,这就纯粹是精英教育了。

  中医大跟中医学院出来的学员,其水平如何,我不说您也知道吧?

  不提各地上来深造的中医研究生,就正常递进的研究生而言,绝大部分也是不如中医学徒的。

  学院教育的脱节之处,就在于没有师带徒的实践。

  中医按照西医的法子来教学,不是不成,但培养的只能是基础的中医师。

  而且想通过这种方式成为中医师,学院之外的实践,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虽说都是可以一样的坐诊看病,但中医学徒,在实践程度上,还是要远超学院学生的。

  中医有这样的问题,西医也是一样。

  真这么延续下去,教出来的只能是眼高手低的学徒。”

  李胜利说的这些,就是他的实际经验了,学校教育之中的实践课,怎么说呢,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李胜利不说学徒的全面程度,超过学院的学生,也算是肯定了学院教育的全面。

  但全面在治病过程之中是没卵用的,学的太多,到了治病的时候反而容易手忙脚乱。

  传统中医的师带徒,那是手把手、一步步教会的,学习期间,难度也是由浅入深的。

  可不像学院学习,教材背熟了,实践还跟教材有些脱节。

  等实地到了医院,学生跟学员们,还得干上好几年的勤杂工。

  而中医则是将勤杂工这个过程,放在了学习过程之中。

  孰优孰劣,是没法说的清的,但就结果而言,依旧是黑白分明的。

  “话是如此,可传统的师带徒,对老师的要求太高,学院也没法满足这样的教育方式。”

  李胜利说的在理,中医司令这边的回复也在理。

  正经中医的师带徒,可能一个,最多也就两三个,至于门外的弟子,就是药工之类了,那要用眼睛耳朵去学的,老师可不会指点学徒之外的人。

  “这茬我已经试过了,名老中医们带徒弟,二三十个是没问题的。

  这跟研究生班是没两样的,这样的学徒出师就可以坐诊。

  在学习时间的长短上,虽说区别不大,但坐诊之后的误诊率,却比学院学生低的多。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不是吗?

  学院不能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