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百九十二章:辗转反侧,添堵!_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可好些个技术难点,暂时还无法攻克,其中运用的一些机括结构,虽然设计出来了,可通过实验,都具有太复杂、维护太难、耐用性很差缺点,而且,如果增加这些机括,还会导致三幅摆动机括的耐用性降低……

  朱棣听闻后,笑着安慰:“不着急,你们能搞出这个转炉,已经很厉害了。”

  他当然知道,越是复杂的机括,耐用性越差。

  尤其是这个工业刚刚起步的阶段。

  做工业设备,一定要走傻大黑粗的路线才行。

  这个时期,如果走精细化,那就是扼杀工业化发展。

  只有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材料学、设计学等等各类学科,取得长足进步后,才能去追求精细、精致。

  “对于从事这个工序的工人,我们可以通过严格的培训,以及在操作环境中,设置其他保障措施,例如,是不是可以在转炉前面画一条绿线,表示安全区,更靠近一些,画一条黄线,表示具有一定危险区,最危险的地方,画一条红线,通过这些醒目的提示,时时刻刻,提示从事这个工序的工人。”

  “另外,一些从事危险性工序的工人,应当予以更高的待遇保障,以及伤残后保障。”

  “再有,对于这个工序的工人,禁止他们疲劳上工,其他工序的工人,一个班八个小时,这些危险工序,是不是三四个小时就行了?”

  “总之,技术达不到,在慢慢琢磨改进技术的同时,咱们完全可以从其他方面,克服技术缺陷带来的各种危险和不便,我说的这些,具体如何实施,还要你们在接下来,大规模工业试验中,不断摸索总结,总结出一套,安全生产流程。”

  实验室试验成功。

  工业立项建设完成,并不代表着,就能立刻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

  还必须,进行三四个月时间的工业生产实践。

  检验设备、摸索流程、培训工人……

  这些倒不用他啰嗦了。

  这些年的工业建设中,这套流程,早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了。

  朱棣看着钢坯冷却,转炉内,又一炉冶炼开始,工人则忙着用大铁钳,将一块块冷却成型的钢坯搬离,为下一炉冷却腾空间。

  朱棣扭头,见朱元璋热的满脸通红,担心太热,对朱元璋身体不好,就笑着提议:“父皇,咱们去看看冷却成型的钢坯吧?”

  朱元璋回神,看着工人垒成堆的钢坯,“好!”

  众人跟随朱棣,走到钢坯堆区前。

  厂长把一把手动钻交给朱棣,同时拿来一块生铁、熟铁。

  朱棣见过后,把钻头抵在钢坯上,摇动转柄。

  片刻后,朱棣在三块坯体上,各钻出一个浅洞。

  起身,又把手动钻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试过后,点头道:“这块钢坯的硬度,的确比生铁软,比熟铁硬,到底是不是靳宓所说的低碳钢,还无法确定,不过,这肯定是钢了。”

  用来铸炮、火铳、锅炉、马车、自行车、世纪大桥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扭头,询问靳宓:“小家伙,告诉师公,这一炉产出多少斤?每天能产出多少吨?”

  靳宓笑着回答:“师公,这么一炉子是一千斤,炼制生铁和熟铁需要三到四个小时……”

  话中,靳宓指着两座高炉,“像这两座高炉,可以冶炼出十吨生铁、十吨熟铁,总计二十吨,转炉炼钢,如果炼制这种低碳钢,一炉需要半个小时,也就是说,把二十吨,生铁浆、熟铁浆炼成钢,每炉钢水一千斤,就要四十炉子。”

  “一炉子半个小时,四十炉子需要二十个小时。”

  “这座炉子,按照我们的设计,刚好可以做到,二十四个小时,人歇息,炉子不歇息。”

  “一天可产钢二十吨!”

  “也就是说,现在,有了这种新式转炉,你们一天炼钢数量,就超过了以前一年炼钢总数?”蓝玉惊呼一声。

  他可没忘记,观察百斤小钢炉时,朱老四说过,现在燕藩一年产钢十几吨。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