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吾日三省吾身_苏丹的新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死后,普鲁士军队马放南山,一路拉胯啊。

  至于西班牙,板鸭的军队

  塞大帝不了解,感觉不是很强的样子啊。

  那问题来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到底如何呢?

  在上上次的俄土战争中,鲁缅采夫一路击败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整个人已经打的嗨到飞起,杀进了奥斯曼帝国腹地了,而且是孤军深入。

  几乎只有两座被他攻克的城市和他有联系。

  打的这么上瘾,就容易遭报应。

  得到消息的奥斯曼帝国政府迅速组织了一支大军前去围攻。

  鲁缅采夫最终遭到奥斯曼帝国哈利利帕夏的军队进攻。

  他当时几乎是已经绝望,认为自己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只不过哈利利帕夏的军事素养实在过于垃圾。

  在他的带领下,奥斯曼帝国军队突然改换了自己原有的驻地,向特拉扬土城方向前进,在俄军驻地以南通过,队伍拖了几俄里长,然后在距离土城约7至8俄里的地方修筑营房。

  奥斯曼帝国军队的这个营地实际上处在洼地和普鲁特河之间的一个独特的“口袋“中,占据了穿过这里的制高点。

  其北面受特拉扬土城限制,西面是河水较深的卡古尔河,东面是宽阔的洼地,南面则可通过区域则逐渐变窄,且延伸至与普鲁特谷相连。

  这里有4条谷脊像扇子一样散布在普鲁特河到洼地之间的空间里,中间的一道谷脊穿过特拉扬土城并继续向南延伸长达4俄里左右。

  从各个方面看土军的新阵地都是占有优越性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可以掌握制高点;山脊之间的低洼地带可以方便地调动骑兵进攻南方的俄军、甚至俄军的后方——如果俄军企图从此处进攻土军的营房。

  不过哈利利帕夏的水平也就这点了。

  鲁缅采夫看到了这一情况后,他立即觉察出了奥斯曼帝国军队新阵地的致命的弱点。

  即土军以优势兵力驻扎在如此窄小的地区,各部队之间的联系被山脊切割,此正是俄军翘首期盼的各个歼灭的绝佳时机,更何况土军左翼达到了近乎无人防守的状态。

  据说他曾于当时放言说:“如果土耳其人敢在这里支上一顶帐篷,我今天夜里就去进攻。”

  哈利利帕夏有没有看到这个问题呢,可能有,因为他派人去修了工事。

  可惜鲁缅采夫来的太快,结果就是在哈利利帕夏的带领下,鲁缅采夫击败了兵力是自己五倍的奥斯曼帝国军队。

  可是,奥斯曼帝国的军队真的不能打吗?

  要是不能打,鲁缅采夫也就不会有这种担忧了。

  禁卫军确实有衰落,但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衰落。

  奥斯曼帝国从来不是那样的保守。

  禁卫军的不少士兵都一直在用欧洲的新式练兵方法。

  这或许只是个别的军团,但也是有的。

  而这种情况在奥斯曼帝国豪族们的私兵力要更为常见。

  有一个非常能说明这一点的例子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家族私兵的炮兵会数学。

  这就离谱了,就连奥斯曼帝国的近卫军炮兵基本都不会。

  所以奥斯曼帝国的军事体系其实被拉的并不远,只是指挥官的军事素养不敢恭维。

  塞利姆之所以请来拿破仑,原因就在于此,天才永远是天才,战术素养可以学,战略意识可是天生的啊。

  这也是为什么塞利姆一面提拔历史上水平较高的新军军官,一面让豪族解散私兵的原因。

  帝国的武力只能掌握在苏丹手里,容不得半点商量。

  说完了刚猛的,来说柔和的。

  柔和的就是对宗教的改革了,这个必须慢慢来。

  塞大帝要做的就是尽量让两边靠近。什么是两边呢?

  即能够成为穆斯林的人群以及伊斯兰教本身。

  他通过这种轻微的改革,让伊斯兰教一点一点的变得更加适应传教,而在非穆斯林这边,他则通过大量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对方改信。

  刚柔并济,才能真正让这个国家复苏啊。

  本来这一节是主要写婚礼的,但是和婚礼配套的隐藏情节我没写过,所以一直卡住了,我就只好开支线拖一下了。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