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2章 埃及的人民_苏丹的新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2章埃及的人民

  既然要进行全面改革,那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试点地区,这个地区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要具备重要的战略价值,最好还有突出的文化意义。在奥斯曼的行省中埃及就是这么一块“天选之地”。

  在塞利姆的规划中,埃及地区是最先要修复的一环,这关系他能否盘活整个奥斯曼帝国,一个率先激活了的埃及会带动奥斯曼经济的复苏。

  但在这之前,塞利姆得先保证埃及地区的农业问题。

  这也是塞利姆派遣哈吉帕夏前去的原因,对方曾在多个总督职位上任职,而且政绩斐然,适合主政埃及。

  考虑到埃及的马穆鲁克成分之复杂,塞利姆选择用雷霆手段解决掉对方。

  这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阻力,毕竟埃及地区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掌握在马穆鲁克手中。

  但另外三分之一的土地却并不属于埃及农民,而是归属于宗教长老。

  这个群体类似于奥斯曼帝国的教法学家,但相比教法学家,这帮埃及宗教长老的的素质要低很多,前者确实可以说是虔诚了,后者嘛,伊斯兰禁令里的东西他们是见一个尝试一个,玩的就是心跳。

  但是宗教嘛,尤其是对劳苦的百姓而言,这种精神上的麻痹再加上信息的未知,让他们不仅没有对宗教长老的生活提出异议,反倒是抱有敬意。

  尽管埃及人民隔三岔五的造反,但是他们每次打出的旗号都是推翻马穆鲁克而非宗教长老。

  还是那句话,什么事情都要看对比。

  当埃及人一直活在马穆鲁克和宗教长老的压迫下时,后者由于宗教带来的光环,使得埃及百姓并不会找上他们。

  毕竟前面有马穆鲁克这帮子废物挡着啊,而且这帮货色是干啥啥不行,压榨第一名。

  但当马穆鲁克一被消灭,哈吉帕夏借助着苏丹的《御诏》完成了马穆鲁克土地的再分配,并且开垦荒地,修建水利设施之后。

  生活在哈吉帕夏所统治下的埃及人与生活在宗教长老统治下的埃及农奴就成了两个物种了。

  不妨看看哈吉帕夏在塞大帝指导下对于埃及地区生态环境的修复。

  第一是对于部分地区的休耕,尽管尼罗河年年泛滥,但得到滋养的终归只是尼罗河沿岸地区。

  而马穆鲁克的耕作方式是什么,那就是逮着一块田往死里耕,要么田耕烂,要么人累死。

  这使得大部分埃及耕地的肥力已经下降到一个离谱的地步,他的粮食产出甚至还比不上十世纪的法蒂玛王朝。

  所以休耕制度的实施就势在必行了,不恢复肥力怎么发展农业,这年头又没有化肥。

  第二是开垦荒地,埃及的可利用土地就算只算下埃及地区,此时也远远没有开发完。

  哈吉帕夏借助开荒授田的政策已经开垦了不少土地,这也是未来埃及发展的资本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