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七四 王进士的心路历程_迷失在一六二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制度却是在人员流动地终点进行管理,能够接受外来人员的地区,官府的实力肯定比较强,社会也比较安定,控制起来更加容易。

  王璞原本想要建议在大陆各地都实行这种制度,不过经过深入了解以后。他发现这种制度看起来简单,真要实施起来还挺困难。关键在于——申报和记录将产生大量的文书工作,这就需要大量识字的文员来进行处理。短毛能够用非常恐怖的高效率成批成批教导他们手下识字,但明政府却反而做不到这一点。大明朝读书人不少,可凡是读了书的无不想着科举当官,很少有人愿意作这些普通而繁琐的档案管理工作。

  经费方面也是一个问题,短毛可以养一大帮子人什么都不干,每天就这么抄抄写写,可明王朝却养不起。王璞跟这群短毛相处时间长了,也渐渐习惯用数学方式来思考问题——他在写报告地时候大致算了算所需人员的工资。最后很沮丧的发现哪怕是按最低俸禄标准。官府也肯定拿不出来。

  所以最后王璞只能提议:可先在京师和南京两处实施此法,至于相关原因和措施则足足写了四五十页纸。交上去的报告比一本书还厚。

  到最后朝廷有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这个不清楚,但他王介山在吏部倒是得到了“干练有才,思虑周密”的风评——当然是在叛逆帽子被摘掉以后。再加上他本身又是正宗进士出身,底子足够硬,对他日后在官场上地升迁就很有帮助。

  不仅仅是王璞一个,明朝吏部的官员们甚至渐渐发现:凡是从短毛那边出来的官儿,其办事能力都不错。所以到后来,他们甚至有意识的利用短毛来培训官员:把那些觉得有前途,或者打算培养的目标安排过去当官儿,时间也不用长,半年左右就能出炉。哪怕是一些原来比较迂腐,或者不怎么通世事的书呆子型官员,在被打发到短毛控制区待上一段时间之后,头脑也会变得相当灵活变通,行政能力也都有了极大提高。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大明崇祯三年的最后一个月,或者说,公元1631年的头一个月,对于海南岛上的老百姓来说,是充满了新奇和变化的一段日子。很多人惊奇地发现,在这一个月内他们所见识地新东西,新玩艺儿,要比他们过去一辈子,甚至是祖上几辈子加起来的还要多。

  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地黑帮事件已经结束,而且是以短毛特有的方式结束——十一月廿八日,也就是大市场开张的前一天。短毛在旧城区原本最热闹的菜市场那里召开了一次公审公判大会,一举斩杀了十余名手上沾有人命案子的帮派头目。以如此高调和果断的态度表明了他们要彻底控制本地一切,绝不允许任何人干扰的决心。

  王璞王介山全程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