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四十四章 汾州大战_宋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闻噩耗那一刻时,就连杨彦马泰都哭得稀里哗啦,可徐卫没掉过一滴泪,他也一直认为自己忍得住。没想到,如今在父亲权厝之地前,刚叫了一声“爹”,眼泪竟已流了下来……其实,他本不是徐彰的儿子,不过是借了这具皮囊还魂而已。可如今,他似乎不记得这些,在距离“父亲”十几步外,长跪不起。

  往日与徐彰相处的点点滴滴,一齐涌上心头。房门外的那一声长叹,小桥上的那一声悲鸣,就如同一把利锥,绞动着他的心。如今长眠的这个老头,确实又倔又固执,可是谁当初一丝不苟地替自己穿上铠甲?是谁反复叮咛自己刀枪无眼?就是他,那个极少露出慈爱一面的严父。

  跪在地上,徐卫任由汗水洗刷着自己的仆仆风尘。他这种人,前世在跑江湖混饭吃,这一世带兵作战,见惯生死,其实已经很难被感动了。可此时,他不再是那个威震两河的紫金虎,他就是一个丧父的儿子。

  背后响起轻微的脚步声,大概在两三步外停住。徐洪看着悲伤的堂弟,本想安慰几句,却不知说什么好。思之再三,小声道:“为兄预先得知高孝恭掘我徐氏祖坟,因担心答叔父身体抱恙,不敢直言。没想到,纸终究包不住火,追击高军到夏津时,叔父还是得知了情况。厉喝一声坠下马来,众将抢回时,已经气若游丝。三军无帅,不可复战,撤回大名城后,叔父已在弥留之际。”

  “我心知不保,询问有何遣言,叔父当时口不能言,只是一直念着‘酒’‘酒’,诸将都不明就里,我便问,叔父可是盼九弟归来?我话音刚落,叔父便气绝而逝……”

  徐卫似乎没有听到这些话,端端正正地跪在香案之前,却是泪如雨下。

  日头渐西,夕阳余辉洒入这古刹塔林之中,徐卫仍旧跪着,阳光将他的身影拖得极长,这位被两河豪杰推为“小枢相”的人,以这种方式,表达着对那个不是父亲的父亲的悲痛……徐彰的去世,被认为是继种师道以后,军中乃至朝廷最大的损失。赵桓表示了极大的悲痛,亲笔下诏,高度评价徐彰在重新出山以后的丰功伟绩。“少保之逝,国家失一长城,如断朕臂,痛彻心胸。”这位国家柱石,军中元老,死也死在了追击敌人的路途之上,他理应受到世人尊敬。河北山东兵民闻听噩耗,“军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道路”。

  赵桓在诏书中,除了表达哀悼之外,还追赠徐彰为“赵国公”“开府仪同三司”,所有丧葬费用,均由朝廷支付。因大名府临近高逆地盘,徐家祖坟又被高军盗掘,因此特许徐彰遗体运往京师安葬,待将来四海平定,再归葬故里。又下令,将徐彰的坟墓加高,以示恩宠。

  按制度,徐卫要守丧三年,从回到大名府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