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六章 千里报捷_宋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议,欲以淮西中原归还,这便是利。若不议和,持续征战,这便是害。”

  赵谌频频点头:“言之有理,朕也认为,肩负之任莫过于收复失地。如今和谈就能取回中原江淮,如何作不得?”

  “陛下圣明,其实天子不必在意宰相的阻挠,若决定议和,可别择贤良,这朝廷也并非离了徐相就不转。”沈择适时进言道。

  “话虽如此,但徐绍乃国之柱石,朝中响应他的大臣极多。他不松口,这议和如何能够达成?朕的诏命,怕是过不了中书政事堂。”赵谌道。

  沈择听到这里,看了皇帝一言,小声道:“官家,小奴在外头偶尔听到有人议论,说徐相府中在夜间有光从井中冲出,直射斗府,又说他家的狗作狼嚎,此种种异象,莫非事出有因?”

  赵谌脸色一变,斥道:“这是宵小之辈趁人家病重,编造谣言中伤,你不要乱传。”

  想这沈择不过是个内侍,裤裆里没货的东西,被天子训斥了,却也不急,俯首道:“小奴觉得也是谣言,但既然有人造谣,说明有怨气,这也是徐相的责任呐。”

  “作宰相的,辅助人君理政,哪能不得罪人?徐绍纵有不是,但他确是个贤良忠正之臣,朕不许有人中伤。你听……”赵官家话没说完,又见一内侍匆匆进来,禀报说德寿宫的押班带来了太上皇的口谕,请大哥过去一聚。

  大哥是太上皇赵桓对赵谌的称呼,不是兄弟的意思,因赵谌是他长子,但作了皇帝再直呼其名当然不成体统,称大哥,便是大儿子的意思。

  沈择又看皇帝颜色,见他不说话,遂自顾道:“去回了他,就说官家政务缠身不得暇,改日再去。”

  民间个小故事,说是某男不孝,和儿子一道拿箩筐把老父担到野外抛弃。临走时,儿子想把箩筐带回,某男问原由,儿子说,等你老了我也这么干。

  这个故事套在赵佶、赵桓、赵谌这三代人身上再贴切不过了。赵佶作太上皇之时,身为皇帝的赵桓时常都不去探望父母,还命人严加监视和控制。这些,作为长孙的赵谌自然看在眼里,在渡过了即位初期对太上皇言听计从,早请示晚汇报之后,他也有样学样,不把赵桓放在眼里,本来按制度一个月该主动去探望四次,若太上皇来召,则要随叫随到。可赵谌逐渐减少次数,到最近,一个月一次都不去,就算赵桓主动派人来,他也推托不往。

  当然,说赵谌完全是跟老子学也不正确。他这种逆反,更多的是对太上皇干预朝政的一种不满。他十几岁的时候,赵桓“帮衬”着点还说得过去,现在已经过了弱冠之年,便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也应自立了,太上皇为什么还要事事“过问”?到底是谁是皇帝?

  徐绍就曾经明里暗里提醒皇帝,你是国家之元首,臣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