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五章 俾斯麦级的改装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退一万步讲,哪怕只有50%的拦截成功率,也相当于俾斯麦级战列舰多了一条命,如果能够达到75%。则多了三条命。考虑到鱼雷击中船舵的概率本来就不会很大,加之俾斯麦级战列舰加装“密集阵”和陀螺瞄准具(所有近防火炮均有配备)之后近防火力加强了何止十倍,在此基础上,这一微不足道的安排已经足以令鱼雷轰炸机对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威胁变得微乎其微

  而主炮塔装甲与穹甲的问题,更可以在更换新型装甲的过程中顺便解决,其间同时可以腾出大量的载重和空间,而令给大口径高射炮加设炮塔并加装更多的防空火炮成为可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具体的设计缺陷,俾斯麦级战列舰“全面防护”的设计理念也很明显已经落后于时代,因为随着结构科学的发展,即使采用重点防护方式,大型军舰的抗沉性依然极强,没必要为此增加太多不必要的载重,甚至因此影响火力和机动性。而且随着穿甲jishu的发展,在整体排水量不可能无限制增加的情况下,“全面防护”实际上成了“全面不防护”,就算抗沉性再好,一艘失去战斗力的军舰又有什么用呢?但是,随着新型装甲钢的采用,“全面防护”却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防护”。不过胡卫东心里却很清楚,超时代装甲jishu打破的平衡终将恢复,到时候还是得有所取舍,而且从广义上来说,“重点防护”的设计思想甚至可以一直用到战后的那些薄皮军舰上,因而无论是帮德国人建造的军舰,还是那些自造的,他都还是力主选用了“重点防护”的设计理念,事实上即使是现在,在装甲材料相同的情况下,以“全面防护”理念设计出来的军舰其综合性能依然不如按照“重点防护”思想设计出来的优越

  这么多改装项目下来,即使以德国的工业实力,也至少需要大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再加上海试等必需的工作,一年时间是至少的,这无疑给胡卫东吃了个定心丸,不必过分担心中德全面合作才刚开始就因为德国开战戛然而止。

  其实,哪怕不进行这些较大的改装,光是给俾斯麦级战列舰换上胡卫东专门为其设计的381mm穿甲弹(注1)、近炸引信高射炮弹、配备给每一门近防火炮的陀螺瞄准具、先进的舰载雷达和与之配套的指挥仪,就足以将俾斯麦级战列舰的综合实力提升到历史上二战后期衣阿华级战列舰的水准。而再经过这些更大幅度的改装之后,俾斯麦级战列舰已经成为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海上堡垒,而且因为欧战延后的关系,一出来就是两艘,想到那时英国人焦头烂额的样子,胡卫东不禁有些幸灾乐祸

  注1:为了避免过多的jishu泄密,也为了避免战列舰的提前下岗,胡卫东只是把德国现在已经掌握了(包括赤色党转让的jishu)的jishu巧妙地整合了一下,就将俾斯麦号381mm主炮的穿甲能力提升到与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406mm主炮相当的水准(这幅度其实已经很大了,俾斯麦级战列舰原先所用的381mm穿甲弹是轻弹,射速很快但威力比普通的381mm穿甲弹低很多。),虽然称不上无坚不摧,也已经足以避免历史上俾斯麦号主炮击中英国乔治五世号战列舰后却不能击穿其主装甲的窘况(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