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一章 阿拉伯联盟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敢强行突围

  最终港内残余的舰只有条件地向起义军投降。法国人同意帮起义军培训海军官兵、并让部分起义军官兵上舰监视。而克里姆则同意他们继续留在原来的军舰上,并且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同时还要向他们提供必要的补给。

  虽然结果令克里姆比较满意,但卡萨布兰卡战役还是令起义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总数超过5万人,此外还损失了28门100毫米以上口径的重炮和17架飞机,令克里姆心痛不已。但总体而言,起义军还是收获颇丰,不但解放了卡萨布兰卡这座shijie名城和摩洛哥最大的城市,还让主力部队经历了舰炮强大火力的洗礼,令官兵们的战术素养、尤其是面对重火力攻击时的生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陆军乃至空军的火力再强也不能与舰炮的弹药倾泻速度相比,以经历过这次残酷的洗礼的老兵作为战斗骨干的起义军至少在心理上不会再怕任何依仗火力致胜的强敌

  虽然克里姆并不后悔为了攻占卡萨布兰卡而耗尽大口径炮弹,但不管如何,对于并没有炮弹生产能力的起义军来说,攻坚能力的大幅下滑却是无法避免的。可正如当初胡卫东在信中预测的那样,号称shijie最一的法国陆军竟然真被德国迅速击败了,而法国政府也孬种地早早投降。这自然令克里姆惊喜若狂。沦为亡国奴的北非法军再也没了之前的斗志,在起义军不惜死命的攻势下很快便土崩瓦解,甚至很多部队根本就是不战而降。而迅速扫平最强的敌人法军之后,起义军的实力又有了极大地增强,弹药也因为缴获变得前所未有地充足,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残兵败将即使龟缩据点死守,也再难抵御起义军的进攻了

  到1941年9月初的时候,克里姆终于成功地解放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全境以及周边的其他的一些法、意、西殖民地,并在此基础上部分效仿苏联的体制建立了“阿拉伯-柏柏尔伊斯兰共和国联盟”,简称“阿拉伯联盟”或者“阿联”,一开始包括摩洛哥(注1)、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四个加盟共和国,总人口约三千余万。

  克里姆能有今天,与中国和苏联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但是阿联的地理位置却决定了这两个赤色阵营的大国都不可能对其提供足够有力的支援。为此克里姆积极学习赤色党的自力更生,以原来的起义军为基础建立了一支总兵力不下百万的常备军,并在共产国际(包括败逃的西班牙共和军残余人员)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些最基本的军事工业、如子弹厂之类。

  如果是在远离欧洲的地区,百万大军加上至少能够保证子弹供应的军工便足以自保,可是北非却紧挨着列强林立的欧洲,现在多亏了欧战爆发令列强无暇他顾,阿拉伯联盟才能成功建立起来,一旦欧战分出胜负,这个基础还很不牢固的新生国家是决计挡不住任何一个一等列强的全力进攻的

  注1:克里姆并没有忘记自己建立柏柏尔人民族国家的初衷,他建立的摩洛哥共和国其实称为柏柏尔共和国更加准确一点,领土不但包括了原来的西属摩洛哥与法属摩洛哥全境,还包括西撒哈拉北部、毛里塔尼亚北部、阿尔及利亚西部等柏柏尔人聚居区,比现在的摩洛哥要大得多。这样的做法明显有徇私之嫌,但由于此时的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都没什么国家观念,加之克里姆的极高威望,居然没有什么人提出质疑(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