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三章 文人相轻_浩然儒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绩。

  州试科举,陆鸣只要能够金榜题名就很满意,至于能否成为一州“解元”,也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科举结束之后,读书人又可以通过圣庙进入圣地,不过州试与府试不同,府试进入的圣地是高不可攀的书山,而州试前往的是浩瀚无边的学海。

  陆鸣经过书山历练,成功摘得一颗文星为己所用,对于学海历练中的奖励,更是抱以期待。

  在一道钟声响起后,一叠试卷被发了下来,第一场考的依旧是贴经,但与府试不同的是,除了儒家经典以外,还有道家流派的经典内容。

  而《老子》与《庄子》这两部经典,陆鸣已经凭借“过目难忘”的能力背下,但是背下归背下,其中的道理犹如天书让人羞涩难懂,所以陆鸣掌握的知识点其实并不多。

  毕竟这两部经典是完全没有注释的,换句话说,一千个读者看就有一千种想法,完全就没有固定的理念和答案。

  “道”是非常玄妙的,道家学派的思想进可安邦治国,退可修身齐家,但除了“老圣”与“庄圣”之外,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得道”。

  不过好在贴经相当于填空,不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解释意思,故而难度不大。

  虽然道家最难修习,但还是有许多读书人趋之若鹜,捧为经典。

  不过纵观圣林大陆,除了“老圣”与“庄圣”之外,无人能通过“修道”来封圣,目前站在道家流派最高地位的人,也就只有一位道家大儒“古天逸”而已。

  与府试一样,头两场的贴经、杂文各考一天,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

  最后的策问与墨义同场,只考一天。

  第一场的贴经,陆鸣考的最为轻松,几乎无一错漏。

  至于第二场的杂文,早在前两天陆鸣就选择好了题材,概括起来也就四个字,文人相轻。

  意思就是,读书人与读书人之间互相轻视看不起,特别是世家子弟,在寒门子弟面前更是自我感觉高高在上。

  陆鸣对此普遍现象毫不客气的进行一番批评,并以《论语》中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依据。

  在文章成后,出现镇国之象!

  “文人相轻甚是严重,此等现象实在不可纵容,希望圣院可以重视!”,陆鸣在心里想道。

  第三场,陆鸣考策论,再一次头大起来。

  因为策论是科举中最难的题目,这一次,陆鸣已经没有把握再写出像上次一样那么好的文章了。

  “尽力而为吧!”

  陆鸣经过深思熟虑,最后以“官场”为题材,引用郭逢林为官不仁,陷害自己的事件,书写这篇策论。

  郭逢林一事已经天下皆知,如果为官者陷害有文才的读书人,不知道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损失,所以此事必须要被朝廷重视,不能够随意任用官员。

  策论写完之后,再一次出现镇国之乡,比起府试时写得文章传天下自然远远不及,但是相对来说,这篇文章意义也不小,已经是属于上佳之作。(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