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4章 幺老西,西老吴_风起南洋178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食无着的他来到已经十分萧条的茂隆银厂做工,由于吴尚贤拥有较高的冶炼技术,加之为人正直豪爽,很有组织能力,因此很快就取得了广大矿工的信任,进而被拥为矿主。

  吴尚贤任矿主后,他由于深受李晋王在清缅交界尊重当地人,不把佤人视为蛮夷等行事风格影响。

  吴尚贤也比较注意与本地佤族人的交往,待到银厂逐渐壮大恢复生产后,吴尚贤于当年六月十二日与班老的佤族之王峰筑会盟。

  他们剖一圆木刻字盟誓,共同开矿,此木刻一分为二,由吴尚贤和峰筑各持一半,吴尚贤任厂长称‘大爷’,这也就是汉佤族人叫他吴大爷的由来,峰筑称二爷,负责银厂的保护工作。

  吴尚贤治厂有方,他不仅善于管理厂务,而且努力促使汉佤两族的融洽,与当地少数民族搞好关系。

  短短8年时间,茂隆银厂民工已超过4万人,还组织了一支两万人的“保厂队”,日夜操练。

  他还让矿工们把内地的先进技术传授给当地人,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生产,一时间班洪班老一带人来人往,商贸繁荣,百姓丰衣足食。

  阿佤人民感谢吴尚贤带来了财富,亲切地称他为“吴财星”“西老吴”。

  然而就在这时,茂隆银厂的繁荣兴旺引起了清廷的注意,虽然茂隆银厂已经发展为著名的大银矿,产银量在国内银厂中曲指可数,一年光是贡税就有一万多两白银。

  但是几万人马聚集边地,使清廷云南总督十分戒备,更可虑的是吴尚贤桂家人的身份,这使得清政府十分害怕,怕他在边境勾连各地土司造反作乱。

  于是满清政府开始密谋以求谋害吴尚贤,搞垮银厂,但银厂不但有两万多丁壮的护矿队,还有当地土司的支持,没有正当的理由,就算是云贵总督也不敢贸然生事。

  但机会很快就来了,1750年,吴尚贤带着护矿队击退了一些缅人的进攻。

  被打败的缅人土酋长玛哈祖,本来是眼馋茂隆银厂的财富,但被教育后,他灵机一动,表示愿意臣服满清,以此换取他的族人也能进入茂隆银厂采银的资格。

  吴尚贤此时也有些飘了,手握几万丁壮,还能打的缅人土酋俯首称臣,自己很强大嘛!

  于是他把玛哈祖包装成缅甸王四处宣扬,以彰显自己的战绩。

  昆明城中,正愁找不到机会的云贵总督遏必达当即下令,让吴尚贤带着缅王进京朝贡,并进京交纳本年的银课。

  而吴尚贤虽然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但要是不从命的话,必然会让银矿遭灾,思考再三后,吴尚贤还是同意了。

  于是1751年,乾隆十六年,抱着侥幸心理的吴尚贤带人陪同他包装的缅王玛哈祖赴京进贡。

  在返回途经昆明时,被蓄谋已久云贵总督遏必达以“侵肥入私”“于途生事”的罪名囚禁入狱,并不许随从送食,数日后活活的饿死在了昆明城的大牢中。

  吴尚贤一死,清廷立即开始分化茂隆银矿,同年峰筑被清廷支持的篡位者杀死,吴尚贤之子,也就是现在吴少爷只能南走孟毛。

  盛极一时的茂隆银厂虽然现在还存在,但已经气息奄奄了,十一年后的1800年,它就会被清政府下令关闭。

  不过银厂虽然衰败了,但沧源孟毛孟连等地的汉佤傣人还是念着吴尚贤的好。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