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设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缺。

  五月的时候,宋礼就上书,向朱瞻基汇报了这一情况。

  经历过后世的房子炒作,朱瞻基当然知道应该如何控制这一情况。

  首先,他就下令今后应天府的房屋,所有建设要统一规划。

  有了水泥,有了预制板,现在的大明建设五六层的房子一点困难也没有。

  但是困难的是配套设施,比如上下水。

  没有上下水,百姓如何用水?如何做饭?如何冲厕所?

  蒸汽机的出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想要普及却很难。

  住楼房的,肯定都是穷人,指望穷人买一台昂贵的蒸汽机,专门用来上下水,是不可能的。

  但是,衙门可以。

  工部专利司原本只是个小衙门,但是这几年来,发展成为了一个吏员近千的大机构。

  不算在各个府城的吏员,光是在京城,就有差不多五百人,负责着各项事务。

  工部在工部衙门给他们安排的一个小院,连人都站不下。

  而且,越来越多的资料也需要一个地方储存,所以专利司申请了多次,想要工部允许他们建一个新的衙门。

  但是这件事可不是那么好操作的,朱棣对专利司的事务不熟,一直认为这是朱瞻基胡闹的一个敛财衙门。

  既然是敛财的,当然是越省钱越好。所以,专利司的神情自然被驳回了。

  一直到朱瞻基回来,刘杰跟他提了实际困难,朱瞻基才有心思准备将应天府统一规划,建设一座新城。

  居民区现在还不好改建,但是占据了半个城市的朝廷各大衙门,却是可以先改建的。

  一个衙门弄一台上下水的蒸汽机,并不算负担。何况到了冬天的时候,这台蒸汽机还能提供暖气。

  抱着应天府的地图看了几日,又将吴中,卡尔索利他们叫了过来,对应天府整个环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朱瞻基决定,大兴土木,重建应天府,第一步,就是改建朝廷的各大衙门。

  以前的房子全部都是平房,每个衙门都是占地广阔,占据了大片的土地,土地利用率太低。

  但是如果建成高楼,也不需要太高,三层到六层即可,就能大大改善百官的办公条件,也能给应天府节约大片的土地。

  专利司人员众多,房子最紧张,成为第一座建设的衙门。

  因为级别比较低,这个衙门不会被建在承天门外大街,而是选址在了长安坊北侧。而且将会建设五层,只比奉天殿略低。

  而这栋占地两千平米,高达五层的建筑,从一开始动工,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所有人都知道,这将会是大明建筑史上的一个新的开端。

  这套房子有着明显的中西合璧的风格,有着巴洛克式的建筑框架,却又有着东方式的屋顶和屋檐。而且,这只是临街的一面,背后还有着东方式的四合院格局,园林格局。

  这种方式是朱瞻基提出来的,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