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七章 自作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心去做。

  但是用心去做,不代表他们就做的好。

  解家的几个人,从解纶,解缙,黄金华,到解祯期,解桢亮两兄弟,他们这几个人都是那种书生意气浓郁,不适合当官的人。

  这是他们整个家族的性格,任谁都难以纠正过来。

  这就好比许多经济学老师,让他们教理论,他们能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如果让他们去做生意,却会亏的一塌糊涂。

  推广几何几年来,他们能做到也就是用他们的名誉出了几本书,然后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在这方面,他们还不如工部。

  工部依靠工匠,在朱瞻基的下马桥农庄东侧,开办了大明第一家工匠学校。不仅大力推广了这些只是,还直接将这些理论知识,进入到应用阶段。

  在朱瞻基的心里,本来已经给解家的几个人都钉上了只能研究理论,不能担任职官的符号。但是解祯期现在的选择,让他对解祯期的期望更高了。

  “今日新晋进士的日程安排是什么?”

  “上午去吏部进行报备,下午去孔庙祭祀。晚间在翰林院举办恩荣宴。”

  恩荣宴也就是琼林宴,因为元代改名叫恩荣宴,所以明代大臣也沿用了这个称呼。

  “传解祯期进宫见驾,孤今日中午就想见见他。”

  解家是朱瞻基在士林中间立的典型,对解家,朱瞻基自认也是仁至义尽。

  所以,他不愿意出任何差错,这解祯期如果可靠,那他就重用,要是因此对自己有了怨恨,那就把他打发到吕宋,让他自生自灭了。

  今日是传胪唱名的第二日,这几日,为了人新晋进士们享受一番,每日的行程安排的并不紧凑。

  解祯期作为状元,在吏部第一个进行了登记。这种登记就相当于后世的人事档案,将个人的户籍,家族人口,个人特长等记录在档。

  因为没有照片,档案里面还有不少关于个人外表,甚至是身体隐私的记录。

  比如身上哪里有胎记,少一颗牙,或者六指等,都要记载的清清楚楚。

  这也是预防有人假冒身份。

  解祯期第一个登记完,当面见蹇义接见的时候,向这位负责大明人事安排的大佬提出了不愿入翰林,而想外放的请求。

  蹇义当然是惊讶无比的,他没有想到解祯期傲气如此大,因为朱瞻基的一句话,就想去海外来证明自己。

  他当然是劝了又劝,解缙虽然有些不通人情世故,但是正因为如此,他跟朝廷的几个堂官之间并无太大矛盾。

  蹇义也愿意解缙这样一个“单纯”的人待在内阁里,并且占据内阁首辅的位置。这样的话,内阁根本没有直接影响六部的能力。

  当知道解缙已经同意了解祯期的计划,蹇义也无话可说了。

  出了蹇义的公房,解祯期忍不住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自己的选择有些冒险,如果能做出成绩还好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