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九十二章 帝国扩张_反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奔马,与兄国馨、国璋,弟国瑛、国珉,以佃农和贩私盐为生计,这点和张阳有些类似。他为元末最早的起义领袖,比刘福通,徐寿辉还要早两三年。

  和张阳更加类似的是,方国珍发家于海上,有一支比较大的水军,虽然规模不能和陈友谅的比,在这个乱世上,也算是一支强有力的武力了。

  为了平定南方的动荡,统一整个中原,常遇春挥兵南下,此时已经改编的东海舰队,也南下支援。

  陈友定和历史上的一样,是个死硬的忠于元朝鞑子的人,虽然此时元朝鞑子已经覆灭,他的心里还包存着幻想,希望有朝一日,鞑子可以再次一统中原,到时候,他力挽狂澜,守护着福建等地,可以受到朝廷重用,升为更大的官。

  面对这样的分子,常遇春没有别的方法,采用他最擅长的,既然无法消灭思想,那就消灭这种思想的载体,也就是。

  半个月的时间内,常遇春的军队,就将陈友定的军队杀得落花流水,将陈友定包围在一片小山谷内。

  到了这个时候,陈友定仍然不投降。

  常遇春没有迟疑,利用散花炮,将他们彻底轰平。

  最后,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找到了那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尸体,陈友定作为一代枭雄,终于也灰飞烟灭。

  而方国珍的下场,则还算好些。

  历史上,方国珍就是一个非常识时务的人,他先是投降鞑子,最后又投降朱元璋,在明朝得到了善终。

  现在,方国珍看到天下大势,天命所归,非常爽快地就投降了,而且,将他的人手贡献了出来。

  此时正赶上水军扩编为三大舰队,需要很多水手,方国珍的人手,正好可以补充进去。

  不过,卞元亨非常谨慎,将新投降的人分散打乱到各条船上去,每个船不超过五个人,这样,万一对方有什么图谋,剩下的几百人,也可以粉碎他们的阴谋,虽然事实上证明他是多虑了,但是,防患于未然,这是作为水军领导应该看到的。

  携带着皇上绘制的全球地图,南海舰队,开始了启航,去征服那些未知的世界。

  此时的大都,已经改名叫做北京,是华夏帝国的首都。

  比起原来,北京更加繁华起来,尤其是建立了四通八达的水泥制成的公路和南北方向的铁路之后,货物运输十分便利,南方的水果,比如荔枝,不再是那种靠驿站快速传递才能够让少数权贵吃到的稀罕物品,已经就那么平常地摆到大街上叫卖。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也开始逐步减少,百姓们已经知道,不仅是种田,就是出去做工,也可以赚到很多的银子,各种工厂,都已经发展了起来。

  张阳并没有阻止生育,帝国需要庞大的人口,因为,帝国的土地,会在全球都有,需要庞大的人口去统治他们。

  新式的学堂,早已经建立起来,凡是帝国的儿童,都需要上学,但是,已经很少有人去学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造船厂开设的技工学堂,是大部分人的梦想,进入国营的造船厂工作,也是他们的梦想。

  华夏帝国,成为了这个时代上最强大的国家!很早就进入了工业革命,将其他的国家远远地丢在了后面。

  ……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