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八章 纺织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喃喃自语,她看着眼前的这台水力纺车有些失神,这样的数字很惊人,照此说来一架这样的纺车能顶上三十户人家的产出。

  “这架纺车只是试运行,工匠们还在调试,若是调试好了就能接连数日运转下去,掌握了工艺之后能够做出更多的纺车,若是一百台水力纺车同时运行一日,抵得上三千户人家一日的产出了。”宇文温在一旁说道。

  “锭子还能增加吧?应该不能无限制增加吧?”杨丽华又问道,宇文温点头说是,水力纺车能带动的锭子自然还能增加,但是达到一定数量后故障率就大幅上升,还不如新添一台。

  见着杨丽华欲言又止的样子,宇文温带她到隔间继续观摩,此次见到的同样是水力驱动的装置,和隔壁不同的是这个装置是织布机,也就是水力织布机。

  水车将河水打到高高的蓄水池,蓄水池的出水管有水涌出,落到下方水轮的辐板上将其推动,被水推动的水轮不停转动,驱动织布机运转。

  杨丽华目不转睛的看着织布机,很快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先注意到其中一个不同之处:只需要一人控制的梭子,而那不停穿梭的梭子看起来有些特别。

  “此梭上有滑槽内有小轮,穿梭起来十分灵活,唤作飞梭。”宇文温继续解释,“平日里织布用梭需要两人配合,而这个织布机只需一人便可完成织布,并且织布度极快。”

  “也是昼夜都能运行么?”杨丽华又问道,面前的织布机还有隔壁那几十个锭子的水力纺车,她已经想到一个让人不安的未来。

  “当然能昼夜运行,只是织布的人得轮换休息。”宇文温说道,侧室被科技的力量震动,他很满意这种效果。

  方才他们从巴河城打道回府,将两个小家伙送回去后,宇文温带着杨丽华来这黑工坊进行‘再教育’,两架本不该出现在这时空的装置,果然让见多识广的杨丽华无语。

  上古时起,人们就知道将较短的纤维纺成长纱,然后再将其织成布。所谓的纺纱,就是是取动物或植物纤维运用加捻的方式使其抱合成为一连续性无限延伸的纱线,有了纱线就能织布,有了布就有衣物。

  这个时代纤维的来源主要为丝、葛、麻、毛,后世常见的棉花还未大范围推广种植,以麻类植物的韧皮纤维或者蚕丝做原料来纺纱最为常见。

  有了纱线就能织布,但光是有大量产出纱线的纺车还不行,得有同样高产出的织布机来消耗这些海量增加的纱线,有了水力纺车,也得有水力织机配合。

  所以原本诞生于十八世纪英格兰的飞梭,以及诞生于十三世纪中原的水力大纺车,同时穿越时空出现在长江边上小小的巴州西阳郡地界。

  按照宇文温工坊一贯的做法,这两台机子都是‘原型机’,用来给工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