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二一章 自身定位(上)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刘钰的改革说了一句好话。

  “自古云,朝廷之权,不下于县。兴国公于淮南改革,别的不说,棉种改良、推广楝树除虫,推行下来,比起过去乡村,着实便捷百倍不止。若能将墨西哥棉推广至全国、略遏钉螺蛔虫之害,仅此一事,兴国公可谓贤矣。”

  程廷祚也是赞许了嗯了一声,也只是嗯了一声,随后从袖中掏出了一封书信,递给了孟松麓道:“这是兴国公这次派人来发树苗时,传给我的一封信。你且看看吧。”

  说罢,趁着孟松麓看信的光景,和权哲身聊了几句。

  他年纪既大,名声这几年也高,自是站在一个和李瀷平辈的角度,对李瀷学问中的基督教思想提出了一些批评,又很专业地从儒生的角度指出李瀷的本性之说,有告子之论,恐非正途。

  程廷祚既是专业人士,指出的问题也确实存在,权哲身虽非国人,但是儒生,自是小辈。虽说弟子不闻师过,但终究学问尚浅,被程廷祚几句话,便说的心神动摇,觉得大国之儒果然不同,确实非东藩小地之能比。

  另一旁在那看信的孟松麓,逐字逐句地将刘钰给他们学派的信看完。

  看完之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信上的内容挺多,但总结起来也就那么一些内容。

  但颜李学派本身作为广义上的《周礼》政派,而非经书教派,和刘钰这种官僚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还是能互相讲通的。

  纵然有争执,但是一些讨论的底层逻辑是基本一致的,倒不至于全然出现你说成门楼子、我说胯骨轴子的情况。

  “先生,兴国公的信,其余人也看了吗?”

  程廷祚点点头道:“看了。霸术太重,可阳谋既行,叫人无可奈何。”

  孟松麓听到霸术二字,也只能苦笑。一旁的权哲身完全不懂二人在说什么,但他也自守礼,并不去问,虽然他对这个乡社的感觉非常好,觉得这就是他理想中的未来,但似乎好像现在并不是问这个的时候,大概是乡社出了什么问题。

  刘钰的信上,确实是把一些东西写的昭然若揭。

  开头就先讲了当初移民锡兰的故事。

  说,当初他逼着荷兰人,不得不解决爪哇唐人,因为蔗糖过剩加勒比蔗糖崛起导致单一的种植业出现了危机。

  又使武力压迫,使得荷兰人不敢屠戮。

  谷蔥/span遂只能接受移唐人于锡兰的做法。

  移去之后,整修水利,消耗民力,民皆苦怨。

  待到水利基本完成、稻田基本自足、唐人怨气滔天之时,中荷开战。

  遂得数万归义军。

  以荷兰人为暴政;以朝廷为德政。

  如今呢,这里的情况是类似的,运河、海堤、基本水利这几项大基建已经基本完成。

  可你们乡社也已经到了极限,但最基本的基础建设也已经完成。

  运河修通、棉产地、小麦轮作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