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七八章 最终的闹剧(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舰、400艘辅助船,打到欧洲去,开关贸易。

  要么,口岸通商,欧洲买什么、自己卖什么。

  因为……印度的棉纺织业,并不比中国差太多,依旧是可以碾死欧洲的存在。

  东印度公司,可以去印度买布,回欧洲卖,把财富、资本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印度对欧洲资本,是有利可图的——买外国货,卖给本国人,也是有利可图。

  而对中国而言,成本和收益,其实并不成比例。因为,中国这边,没有一个“买印度布,卖给本国人”的有利可图的中间过程。

  也就使得,要么,在开国之初,开拓时候,下南洋,硬刚奥朗则布的莫卧儿帝国。

  要么,就只能等着欧洲买办因为有利可图,一点点在印度站住了脚跟。

  但是,开国之初,即便下南洋、即便出了个天才皇帝,去硬刚奥朗则布的莫卧儿,胜算几何?投入多少?多少年能收回本?

  英国在印度站稳脚跟,是“买办”的胜利。但其本质,也是英国生产力落后的胜利。

  但凡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业水平,不要说赶上松苏,就是能赶上鲁西北,东印度公司买印度棉布的贸易,就得让东印度公司的所有股东,把裤衩赔进去。

  靠着人民的勤劳、两千年手工业的积累、小农经济下的白银货币税倒逼小农发展副业的“无意识的经济政策”、以及物价革命传导的最远一环,大顺用海军拿到了商业霸权,也即拿到了手工业时代的工业霸权。

  但是,这是不是说,大顺这边,就非常喜欢自由贸易?或者说,把自由贸易,视作政治正确?

  显然,这又不是的。

  因为,在18世纪、19世纪,资产阶级的任务是什么?

  是塑造一个世界市场。

  而,简单的“集合”数学,就可以知道,“国内市场”,包含在“世界市场”之内。

  一个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国内市场”,如果并不在这个“世界市场”之内,那么这个“世界市场”,就是无意义的、不成立的。

  那么,对大顺而言,“国内市场”,到底是个什么问题?

  自由贸易,对大顺又意味着什么?

  只以太子之前折腾过的湖北为例。

  靠着川盐入楚、楚布入川,靠着四川不适合种棉花而江汉平原适合种棉花的地理区别,湖北的棉纺织业这些年有所发展。

  可是,即便有所发展,争得过松苏?

  论粮食。

  历史上,从满清中期开始,湖北的粮食就已经不能自给。

  而松苏,靠着刘钰的帝国主义手段,拿到了南洋米、东北高粱,谷贱伤农到农民开始大规模弃稻却依旧能够利用海运保持米价低廉。

  湖北怎么比?

  论棉花。

  历史上,江汉平原的棉种改良,经历了多久?一直到北洋时代,官员都无奈感慨:“欲改良棉种,唯有靠大灾之后,赤地千里,征收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