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6章 火炉旁听故事(9)_乡村夜话之短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守尸

  相传从前有这么一种行当--守尸人。

  他们看守的,都是一些上吊、投河等等死后暂无人认领的尸体。为什么要看守这些尸体呢?那就是怕诈尸!人们怕那些尸体乱走,就专门派人彻夜看守,直到家人来找,为死者下葬。

  有位世代相袭的守尸人,村里人都称他老王,到他这辈已经传了五代了。

  某日,村头小河边有个外乡人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了,是个书生,20多岁的年纪。村民猜测,一定是因为考学失败才想不开寻短见的。村里人都不认识这个吊死的年轻人,不知道他家在何处,就决定让老王守着尸体,一边遣人去附近村子里打听,待寻得家人,安坟立碑,入土为安。

  夜里,老王一个人坐在年轻人上吊的枣树旁,一张小圆桌,一个木方凳,一壶小酒,几碟小菜,都是老王必备的行头,一来是为了驱驱夜里的寒气,二来是为了提神,因为守尸人是彻夜不能睡的,要一直守着尸体,直到天亮。

  老王喝了几盅酒,吃了几口菜,不觉得打起了瞌睡,因为昨晚和邻村几个人赌色子,点子背,输了两个袁大头,老王一夜没睡好不说,越想越窝火,本想找那几个人再赌,赢回那两个袁大头,谁知那几个人个个都奸猾的很,哪啃给老王翻本的机会,都推说有事,不肯再赌了。

  老王一个人喝着闷酒,看了一眼那个吊在树上的书生,说:“唉,年纪轻轻,干嘛要寻死呢?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今年不中,还有明年啊。年轻人啊,就是想不开。”老王摇了摇头,随口又干了一盅酒,打了个呵欠,只觉得两只眼皮越来越沉,像有千斤重,睡意越来越浓。老王实在挺不住了,想眯一会儿,又怕这书生自己下来“走”了,就从怀兜里摸出来一截熏香,点着了,插到书生的衣袖上。这样一来,尸体一旦离开原地,因为熏香点着后有亮光,在黑夜里很明显,亮光一移动,老王马上就能看到,再用祖传的看家本领,将诈尸抓回来。

  弄好这一切,老王又看一会儿,看熏香燃得还可以,就放心的用手拄着头,在圆桌上打起盹来。

  夜里静悄悄的,河边的小路上,一个喝得醉醺醺的汉子摇摇晃晃向老王这边走来,因为夜里黑,看不到吊在大枣树上的书生。醉汉走了几步,突然想吸烟,就从兜里摸出旱烟袋,凭着熟练的技巧卷了一根旱烟,去摸火柴的时候,却怎么也摸不着,骂了一句“他娘的!用完了。”继而跌跌撞撞继续往前走,忽看见前方不远处有火光,烟头般大小。醉汉心想:嘿,这兄弟知道我要吸烟,点着火等着我呢。醉汉摇晃着向着火光走去,因为喝的太醉,直到走到那书生的身旁,也没看清楚这是一个吊死的人。

  “老、、、、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