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2章 经验教训!_重生之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司走得都是cdma技术路线,而杨杰走的是ofdma技术路线,其实今年华兴科技集团跟高通、爱立信、诺基亚在进行技术交叉授权的之前,杨杰早就瞄准了贝尔实验室里面工作的一些华夏国科学家。

  一年多之前华兴科技集团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早就暗中联系了贝尔实验室的多名科学家,这些科学家每个人都覆盖了一个领域,其中的邱文昌专注于cdma的研究,郭太仁专注于cdma2000的研究,而张正阳专注于硬件,还有一位查尔斯·巴罗索则是专注于dsp软件开发,这几位科学家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拥有105项专利,同时有超过195篇论文在核心刊物和会议上发表。

  这些科学家都加入了在华兴科技集团公司在美国的的实验室,专注于研究、开发和销售cdma手机的核心部件,包括asic芯片和配套系统。

  杨杰想进入美国cdma通信网络市场,可是并不想从海外采购芯片,有了这些科学家的加入,华兴科技集团公司自己就可以生产这方面的芯片。

  作为重生者,杨杰深知现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效益在主导一切,科技发展也几乎完全受制于经济效益。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贝尔实验室为代表的发明型大型研究院相继衰落甚至倒闭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美国华尔街的这帮功利的家伙把精力集中在金融业而去产业化,正是他们自己作死,前世的时候华夏国借助这个机会接受了美国的大量产业,依靠着自己本身庞大的市场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面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等到美国回过神来发现华夏国的崛起势头已经没办法再遏制了。

  其实杨杰对贝尔实验室衰落的结局并不是很关心,他真正关心的是贝尔实验室的衰落的真正原因。

  搞研发总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尤其是这种发明创造式的创新活动,大量的资金投入不可避免。

  这对早期的贝尔实验室而言,这一点并不值得忧心。

  贝尔实验室在建立之际,其赖以生存的母公司已经在有线和无线电话领域占据了美国90%的市场,从原本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型私企摇身一变成为财大气粗的垄断企业,不可否认,电话专利及其之后的一系列创新性研发成果成就了母公司的辉煌业绩。

  而母公司这样的垄断企业亦成为贝尔实验室的基础,尤其是母公司对于贝尔实验室的重视尤甚,在资金问题上从不吝啬。

  据了解,在当时,个人资产能够达到1万美元以上即可入列富裕阶层,而贝尔实验室获得的第一笔年度科研经费就已经高达1200万美元。

  1200万在其时可谓天文数字,但正得益于此,贝尔实验室有实力聘用3200名工作人员,里面包含了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