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四章 去海外的大山_青蛇:从气运化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能力,实力得到短期内的提升,伤害增加。

  方言无语,看来这小蜘蛛精,还真是个天选之妖,简直太没天理了!

  西晋,武都郡。

  方言战在船头,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调动水流控制大船的速度,全当是在修行。

  抬头,望着两岸的巍峨青山,有鸟鸣猿啼虎啸。

  低头,有清澈的江水,还有在水底漫游的鱼儿。

  其中,有一条怪鱼,奋力的游弋在大船边,对船上的方言释放出循循善意。

  此地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那就是武夷山,盖因此地出了一位西晋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文斯玉、文相公,如今西晋女皇的头号小弟,得力助手,忠心耿耿的天字号狗腿。

  此人出身孤寒,沉静好学,曾梦笔生花,早年未出仕就以文章著名。年少时,曾做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其人穷志不短,始终勤奋刻苦的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够为西晋施展才华。

  最终被前任晋王拜为官吏,治理地方。

  他在刚做官时,有人问他怀念家乡何物何景,他便说最为怀念家乡的武夷山,他还当着众人的面赞美武夷,他说武夷山是碧水丹山。

  他说:爰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皆平生所至爱。

  当他官至宰执时,又有人问他,西晋的山川河流你都见过,如今你觉得哪里的景色最美,你最喜爱。

  文斯玉依然回答,是武夷山,这次甚至还写了一首诗赞美武夷山。

  诗曰:

  少读封禅书,始知武夷君。

  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闻。

  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

  空岩鸡晨号,峭壁丹夜暾。

  巢居寄千仞,鸿荒想羲轩。

  风雨蜕玉骨,难以俗意论。

  丹梯不容蹑,修蔓亦畏扪。

  溯流进小艇,愧惊白鸥群。

  学道虽恨晚,养气敢不勤。

  宦游非本志,寄谢鹤与猿。

  说起西晋,这个立国不足三十年的东南边陲国家,却有着至少百年的历史。早在一百年前,各地发生灾乱,此地德高望重的门阀李氏开仓放粮。并且带领百姓自给自足,便隐隐的成为了此地说一不二的诸侯,自称晋王,乾国朝堂一直拿他李氏没办法。

  方言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想,三个月后,随着大船出了西晋。第一次看见这个世界的海洋,跟前世没啥区别,就是看起来干净不少。

  望着海水,方言便想,也不知道水底有没有龙,应该是没有吧。

  之前听人说起过,这个世界龙族绝迹好久了。

  想到这里,方言对于魔道的怨念又重了一些。

  要是没有猜错,龙族的绝迹,跟魔道脱不了关系,这些疯狂的魔道修士。就像是前世岛国动漫里那些偏执的科学家,固执的想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将世界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就拿眼下来说,又是血红魔枭,又是战争魔物。只要一个魔道修士,就能统领几十上百的魔物,对付起来麻烦的很。单打独斗或者小规模战役,根本不是对手。

  仙道盟失去往日的地位,无法管制天下的修士和妖魔鬼怪,世界忽然变得糟糕起来。

  方言抬头望着天空,突然觉得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修真求长生,是逆天而行,是一场问心问情问道之旅,并不是你死我活。也不是武侠小说里的江湖恩怨,你属于什么江湖势力,我属于什么门派。只要双方理念不同,就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非要分出个正邪高低。

  这不是修道,想想前世的那些修道传说,比如陶弘景,他曾经捡到一本葛洪的神仙传,才开始修仙的,记得当时大学的课堂上,老教授是这么说的:“陶弘景昼夜研习,有志养生之道,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身既轻捷,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

  而且,陶弘景此人兴趣广泛,当时老教授说陶弘景“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