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八六、便下襄阳向洛阳(下)_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音。半天,黎元洪才强笑道:“川鄂两省乃是敦亲睦邻,理应互助合作,携手并进。”

  孙元起实在懒得和他们虚与委蛇,便放下茶碗说道:“黎兄、宓僧,孙某舟车劳顿有些困乏,想回去休息一会,就失陪了!”说罢站起身来,告辞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孙元起在湖北教育厅长吴同甲、卫队长冯基善等陪同下,来到城外郭郑湖畔的官山、洪山、珞珈山一带,视察前几年成立的各类学堂。

  这近二十所学堂是孙元起担任省级教育行政长官之后的一次尝试,基于现代学科门类构建较为完善的地方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大批量的熟练工人和初级工程师。然而时势弄人,学堂刚成立不到一年,孙元起便升任学部左侍郎,将后续事宜交给了身边的这位教育厅长吴同甲。

  虽然孙元起历任学部左侍郎、尚书,学部大臣,教育总长,一直是吴同甲的顶头上司,无奈中央和地方终究隔了一层,即便有所垂询,他们也只会报喜不报忧,很难接触到事实的真相。所以长久以来都颇为挂念,很想再回武昌看看学堂近况。如今机缘凑巧路过湖北,自己又是教育总长,加上湖北地方邀请,孙元起自然不会错过此次良机。

  武昌毕竟是在长江以南,虽然已经进入腊月,桂花、樟树依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经过四年风雨洗礼,当初栽种的树木已经有碗口粗细,树荫下长满各色花草。屋舍围墙也褪去了那层轻浮的匠气,丝毫看不出新建的痕迹,偶尔脱落的斑驳反而衬出岁月的积淀。

  在孙元起的要求下,此次到访并没有惊动各个学堂的师生,只有校长等少数几人在一旁作陪。吴同甲主动充当起解说员:“当年郭郑湖外人烟稀少,野草丛生,一片荒芜。孙总长在此划地兴建一十七所院校之后,才渐渐繁华起来。随着老师学生不断在附近居住留宿,各种店铺应运而生,书店、笔墨店尤其密集,如今这里已被武昌府民众称为学府镇,是两湖学子心目中的求学圣地。

  “这一十七所院校中,最大的当属湖北高等工业学堂,在校师生超过八百人,是华中地区当仁不让的第一理工名校!至于其他学堂,多则二三百人,少则**十人。这片区域所有学生总数超过三千,占整个学府镇人口的三分之二,是名符其实的‘学府镇’。”

  孙元起明显更关心另外一个问题:“这些院校四年前开始招生,学生一般是三年学成毕业,如此说来,已经有一到两届学生毕业步入社会了。不知这些学生的就业情况究竟如何?”尽管现在知识青年求学是以救亡图存为导向,但就业无疑也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只有彻底解决学生将来的饭碗问题,才能确保学生、学校、学科共同健康发展。

  吴同甲道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