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七百二十三章 微风轻送心吹动(两章合一)_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会可怜穷苦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明远啊,你觉得大户们应该省吃俭用去接济穷人是吗?

  应该?不对,你极端了。

  你说的那不是正常人,是正常人就做不到如此程度。

  你我眼下车里有许多吃食,咱们路遇这么多乞讨者,你施食了吗?

  抱怨前,先设身处地想想自己。

  所以,要照你这么说,凡是大官见到百姓难处就要伸手帮一帮,不帮就不是善人?”

  连续反问,宋福生才下结论:

  “那朝廷就会乱套,官员是有任务分工的。

  你不能凭着自己官大就伸手乱管,百姓也有穷和富的。

  我们与其抱怨在这个体制下会存在的问题,不如去动脑想想,要么改变这种体制,要么如若你是兴隆县的知县,怎么能让那些大户真心诚意的帮一帮穷苦的人。

  在我看来,做官和会做官是两码事。

  像奉天就做的很好嘛,不过奉天是特例,毕竟是老皇都,皇上眼皮子底下的官员都有能力,留守的自然也会解决问题。

  咱们奉天在自救方面做的还算不错。值得讨论的点是,怎么能做的更好。”

  杨明远听完后,觉得自己或许对世间的多面和人性的复杂,包括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深刻。

  他对富人和穷人的看法,有时确实极端。

  可能和自己出身有关,有些仇富。

  他提醒自己,要改一改这些偏见,否则文章中会体现出来。往后也有可能由于这个心理,行事偏激,那样的话,当不好穷苦百姓眼中的好官。

  像是宋叔还和他讨论过难民们的安置,聊过读书为的是什么等等寻找自己的话题,就随口说,杨明远就觉得受益良多,心态也变的越来越平和。

  赶路的过程中,杨明远在文章里每每提到宋福生,都用恩师这个词汇提及。

  宋福生也愿意和这个后生聊。

  纯纯的古代年轻读书人,和他这个赝品不同,还是咱老百姓家里走出来的年轻人。

  贫民再难出贵子,他不喜欢这句话。

  宋福生还是偏心的认为,咱小老百姓的生活要更充满希望才好,杨明远最好能成为许许多多贫寒学子心中的灯塔,那样,生活才更有盼头不是吗。

  在路上,也感受过这个年轻人看他睡着给盖被子,给他脚下塞热手炉,给米寿小心抱下车,送到另一台车里安顿睡觉。

  也挺依赖的,可能是没父辈吧,能感觉到杨明远有一颗想贴近他的心,这些,宋福生都知晓。

  以上,宋茯苓通通看在眼里。

  她对杨明远最大的善意,不会是杨明远总想宋姑娘长宋姑娘短往她身边凑,她就觉得人家挺好的,与人笑呵呵讲话。

  而是她不会和杨明远怎么接触,也不会对老爸说其他。

  杨明远要是有本事的话,就能做到和她爸自然相处,全凭杨明远自己。

  那份善意存在对贫民读书人的鼓励。

  这日,在钱佩英好不容易长了十斤八斤肉,又被赶路折腾的瘦回不足一百斤体重时,大家终于到了京郊边上。

  举人们纷纷下车活动活动腿脚。

  望着那些打从身边过的赶考者,离城门这么远就能看到有好多人了,他们也终于操心了一把问道:

  “宋孝廉,不知林举人、丁举人、谢举人有没有派小厮接应咱们。

  你瞅瞅,如此多的赶考者,要是没有事先就安排好,咱们连住的客栈都没了吧?来的又有些晚。”

  宋福生寻思:我又不能当你们面前拿出望眼镜瞅,你们问谁呢。反正他们是说会帮帮忙找客栈的。

  就在这时,米寿眼睛贼尖喊道:“姐姐,快看,那是小全子,他带人来啦。”

  宋茯苓心里微微一动。

  她之前赶路有猜过,陆畔畔人不在家,会不会细心的安排呀?

  果然,陆畔畔还是那个最可爱的人。

  举人们也兴奋的脸红:哎呀妈呀,发现没?到关键时刻还得是陆同年。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