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章 此夕休谈事(一)_宦臣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错愕的看着她。

  她手中擎着一本奏疏,愤然扔在我面前,沉声命我去看。

  我弯腰去拾,奏疏上的端正的小楷跳进我眼中,骤然间我心慌意乱,上面赫然写着,为长,古来如此。长公主仁孝,天下归附,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臣恭请楚国公主退储位以让贤……落款是大理寺卿杨湛。

  秋蕊听到动静,慌忙地跑进来,见一地的碎瓷,不敢多言。

  她蹲下身去收拾着碎片,残破的瓷锋宛若利刃划过她的手指,鲜血瞬时涌了出来,我俯下身去,抓住她的手,她却轻轻挣开了,将碎片快速包裹在裙中站起身来,她离去时看向我,眸中的恳切让我觉得此刻重负在身。

  我将奏疏合上恭敬置于书案,对公主道,“殿下所忌之人,不是杨湛,而是长公主,对么?”

  她脸上有着疲惫的倦意,却目光炯炯,“我做了那么多的努力,难道他们看不到么?只因为李微朝是长女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压在我头上!大魏的朝堂上不能养这些沽名钓誉的禄蠹!”

  我微微俯下身,轻声道,“所谓人臣者,身秉国钓,因循从事,若不能遵照礼法,诫谕君上,才真是禄蠹。

  臣听说陛下曾评价杨大人敢于应制寓讽,封事犯颜,颇有唐初魏文贞公之范。文贞公也曾因侍太子建成忠心,为太宗所厌恶,索性太宗还是为其忠诚直谏所打动,拨擢用之。

  依臣看,杨大人与文贞公亦有相似之处,但杨大人忠诚的是长幼礼法,并不是长公主殿下。所以殿下不必为杨大人所言动怒,何况您已是陛下亲封的太女。”

  我说这番话固然是怕她一怒之下对杨湛起杀心,其实更怕她因为顾忌长公主而要除却心中之患。

  “你比的不错,可惜我不是李世民。”她的话让我心中一沉,“忠于礼法有时候比忠于一个人更顽固!李微朝只要活一日,我这个位置永远做的不踏实,索性绝了这个后患,你即刻去传御林军都尉进来,我有话吩咐他。”

  我心中大乱,脱口喊道,“殿下!”我顾不得往日里和她说话时的温良恭谨之态,疾声道,“若杀了长公主,您与炀帝又有什么分别?后世会如何评价您,您想过么?”

  她嚯的转头看向我,厉声道,“你竟也为李微朝说话?你忘记当日她想要置你于死地了么?”

  我摆首,“臣不记得长公主如何对臣,臣只记得是您多次救臣性命,所以臣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您矫诏嗜姐,不能让您背上千载的骂名。”

  她扬起首,嗤笑道,“为君者,早就是千秋公案翻云雨,任人评说。我不在乎。”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