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章 说魏论赵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关生死存亡,齐国定计以后,立即开始行动起来。负责游说魏国、楚国的人选很快定了下来,即是苏秦之弟苏厉。而游说赵国、燕国的使臣也有了计较,那就是齐国隐士鲁仲连。

  一番造势后,苏厉一行的车马优哉游哉地驶入了大梁城。对于齐国眼下的窘境,魏王完全是抱着一副看热闹的心思。听说苏厉从临淄而来,又有一桩对魏国很有利的好处,魏王索性也就召见了苏厉。

  “先生不远千里,来寡人的大梁,不知有何见教呢?”魏王一上来就问道。

  苏厉作揖,谦虚道:“不敢!臣不敢说有什么高见,但确实有些拙见,以供王上考量!”

  魏王回礼,道:“愿闻先生之见!”

  “魏国地方千里,披甲之兵四十万,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参列。此四战之地也!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且河东孤悬于外,函谷受制于人,大梁距离新郑不过百里之遥,韩国若是有异心,王上的魏国就危矣!”

  魏王听得胆战心惊,惶恐道:“计将安出?”

  前些日子,秦国丞相魏冉来大梁的时候,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渲染了韩国对魏国的威胁,魏王心里是十分赞同的。君臣商议了一番,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引秦、赵、韩三国相争于中原,魏国趁机发展。魏王现在很好奇。苏厉会提出什么好的意见,若是可行的话,魏王自然会采纳。

  苏厉微微一笑,宽解道:“如今韩、赵不容,相互争斗,王上大可以待价而沽。左右逢源!如此,剩下值得担心的莫过于齐、楚两国。齐国者,地方两千里,披甲之兵四十万,王上若取之,举天下之国,莫能挡之!楚国者,地方四千里,得山川之泽。产四时之丰,王上若取之,因之足以成霸业。”

  “可齐国也好,楚国也罢,都非我魏国一国可灭的啊!”魏王长叹道。

  苏厉点了点头,说道:“然也!所以臣以为,莫如联合一国削弱另一国,共分其地!”

  “那不知依先生之见。该联齐伐楚还是该联楚伐齐?”魏王问道。

  “臣以为,伐齐不如伐楚。一者。楚国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却不敢死战,一战即溃。原因盖莫乎楚国宗贵醉生梦死,压榨百姓,百姓莫不大失所望。民心既失。谁又会为国家死战?!二者,齐国善战,田单虽然去位,但声威犹在。以燕国之强,近乎亡齐。然田单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即倒。魏国再强,也没有燕昭王时的燕国强大。魏国若是倾举国之兵而伐齐,田单必然领兵反击,魏国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