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八章 混乱的时局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月下旬的时候,天下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赵国撕破了脸皮,向燕军占据的河西攻去。燕国虽然做了充足的准备,但终究抵不过赵国的猛攻。谁也没想到,赵国一上来什么计策都不讲,只是认准了河西,一味猛攻。伤亡什么的全成了无关紧要的数字。

  似乎对赵国来说,只想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要么悲壮的死去,要么骄傲地活下来,没有第三种选择。有过从军经验的人都知道,最怕的一种敌人不是多么训练有素的或者多么坚韧不屈的,而是失去了理智的敌人。因为没了理智,对方只想要你的命,即使你可以杀死对方,他也会从你身上咬下一块肉。因此一时之间,燕国所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向齐国求援成了必然。

  齐国当然不肯怠慢,眼下是燕、齐两国第一次进行合作,所欠缺的就是信任,如果齐国对于燕国的求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话,燕国完全可以倒戈,投入赵国的怀抱。齐王命令上大夫貂勃领军五万,急救河西,稳固河西防线。

  赵国的大军勇则勇矣,但毕竟只有八万人,赵军又是处于攻击的一方,貂勃自信,就算燕、齐两国合力,耗也能耗死赵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摆在眼前,齐、燕联军需要的不是反击,而是耐心地等待赵军力竭的时候。到时候,一场大捷就易如反掌般可以取得。

  一月发生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在魏、楚边境屯兵已久的魏国终于动手了,魏将晋鄙领兵十万,南下伐楚。楚国虽然做了一些准备,但在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魏军面前,些许的准备显得不够用。仅仅过了七日,曾经短暂作为楚国都城的陈县易主。天下震惊。

  虽然眼看大军马上就要攻克郯城,楚国大将、安平侯项承也不得不下令悄悄退军,放弃唾手可得的郯城,以防大军的后路被断。同时,派遣使者飞奔郢都,请求楚王增兵。

  楚国。郢都。

  接到陈县失守,魏国出兵十万攻打自己的消息,楚王顿时慌了。顾不得夜深人静,楚王的使者将楚国的勋贵大臣从被窝里拉了出来,全都召集进宫,商议对策。

  王宫,昏暗的烛火摇曳着,将数个低沉的身影映在地面上。大殿的氛围如同窒息了一般,楚王将情况说了下。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开口。原本以为齐国是有求于己,楚国想借机讹诈点土地,没想到齐国这么快就变卦,一声不响地和魏国结了盟,十万魏军犯境,齐国的大军也是蠢蠢欲动,大有把楚国赶到淮水南岸的架势。

  摆在楚国面前的道路无非两条。要么死扛到底,要么割地求饶。无论是哪一个。都需要绝大的魄力。死扛需要抱着伤亡惨重的准备,这不是楚王愿意看到的。割地求饶有损楚国的威仪,小气的楚王也不能接受。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