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五十二章 坦言_明末试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祯皇帝理解了自己臣子的担忧、但这绝不能说。朕绝不会杀自己的功臣,亦会让其安稳富贵生活一生。朕之所言,子孙后代皆会遵守。崇祯皇帝看者周大虎说道。这话周大虎信么?信也不信。得看个人际遇能力而定。盛唐安史之乱,郭子仪军功封汾阳郡王,历经三代皇帝,活到80多岁得以善终。大唐双壁的另一位,临淮郡王李光弼则是郁郁而终。际遇大为不同。就看个人行事造化。臣乃一山野小子,立下寸末之功,得蒙陛下简拔,更是百年第一人军功封为世爵,陛下恩典,微臣不敢忘,怎能不信陛下之言?崇祯皇帝轻轻点点头,道:江南赋税拖欠赋税历来而久,朝廷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缴征,但效果不大,反而生出一些动荡,赋税征收减少,令朝廷更加的困顿。周爱卿有何好的建议?周大虎此时脑之中想的却是历史上清初的三大案之一的奏销案,清廷连年用兵,军饷不继,便将江南赋税之地的历年拖欠钱粮纳入了视笔趣库野中。随即就是清廷的铁手无情,将江南士绅打压的体无完肤,以往的舆论造势在刀枪和严厉的高压政策下,翻不起半点风浪,最后乖乖缴纳积欠。史称奏销案。清廷能做到,所用的制度和官员也是大明制度和官员,大明难道就做不到?想到这里,周大虎开口道:陛下,偷税漏税就是挖大明的根基,同时也是对交税之人也不公平。朝廷虽然十分重视江南征缴赋税之事,但相关的处罚措施远远不够。犹如隔靴搔痒,不痛不痒。做一件事要想成功,两件事,人和手段。江南赋税之事需要一个铁脸无情,有能力有手段的人才行。而用的手段,就是国家朝廷律法,皇上的圣旨等。而现在,朝廷缺一个不考虑自己声名得失,只为朝廷一心考虑的干员。同时朝廷处置有关拖欠的手段偏软,没能起到作用。所谓打蛇打七寸,追剿税赋历年积欠,朝廷出台的措施远远不够。户部尚书兼军机大臣程国祥立即来了兴趣,上前一步问道:人选干员先不谈,请问周侯爵,江南拖欠积税者他们的七寸又在哪里?周大虎却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是哪些人在拖欠积欠?程国祥想也没想的直接说道:当然是两部分的人,一是交不出来钱粮的贫困百姓,二是士绅大户,以及一些富户等。贫困百姓真的交不出来,会被朝廷核实赦免。现在朝廷追缴历年积欠乃是对士绅富户采取行动。贫困者,朝廷不会不给生路。周大虎道:那就是主要征缴对象是江南士绅和富户了?程国祥道:不错。这些人许多都是有功名之人,做过官,朝廷在地方的官员,会冒着大风险对地方上有极大影响力的士绅严厉动手吗?作为不力的官员被降职戴罪处理征缴税赋,既然已经降职了戴罪了,还会尽心尽力的为朝廷办差吗、朝廷这是想当然认为,根本没有考虑人性等在内。周大虎道。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