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外交_新二战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毕竟是长期以来的盟友,罗斯福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丘吉尔的第一个要求,他声称。自己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同苏俄领导人取得联系,用最严厉、最具有威胁性的言辞向对方施加压力。但是对于直接出兵希腊这个问题,罗斯福并没有给于任何承诺。毕竟战争不是一件小事,同目前军事力量正处在鼎盛阶段地苏俄开战,显然并非是什么明智的决定。更何况他罗斯福虽然是美国的总统,拥有对外宣布进行战争地权力,可话说回来,这战争是需要用钱来支撑的,而在美国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财政划拨大权把握在国会的手里,所以呢,美国总统要想对外发动战争,首先就要经过国会的同意。

  不要以为美国人都是好战的,在美国的政权体系中,一直以来就有着鹰派与鸽派的划分,而两个派系的背后,有各自有着很大的利益背景。在二战中的珍珠港事件之前,国会众参两院中,鸽派势力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毫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因为日军骤然对珍珠港发动偷袭,美国也绝不可能在当时的环境下就加入到战争之中。

  而今,经过数年的战争,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势力终于被连根拔除,国际和平的曙光刚出现,按照当初美国国会政治中的媾和条件,代表着大军火商利益的势力就应该到了退让的时候了,美国在这个时候需要和平,需要将国家订货的主要方向,转移到战后建设方面来了。所以呢,罗斯福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他在国会中再次提出新的战争计划,能够获得通过的机率也绝对是相当低的,一个搞不好,他这个总统都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慎重啊,这一切都要慎重啊!

  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愈发感觉事态不妙的罗斯福,决定召集白宫的智囊们好好的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看看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让这场风波平静的过去,最好是能让苏联人稍稍低下头,同时呢,又让英国人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做过多的纠缠。

  二月三日,初春的莫斯科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雨,雨下的不大,细细密密、碎碎蒙蒙的。

  在象征着全苏最高权力核心的克里姆林宫内,楚思南正在召开最高统帅部的一次会议。他早些时候接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电话,那位忧国忧民忧天下的罗斯福总统,同他在电话里交谈了将近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的交谈中,罗斯福唯一的目的,就是向楚思南施加压力,希望这位年轻的苏联领导人能够将进入希腊的苏联红军撤出去,把希腊的事务交给英国人去处理,从而算作对他们的补偿。

  尽管这期间罗斯福所有的话都说的很婉转,尽可能不让对方感到无法接受,但是楚思南仍旧在电话中表现出了他的强硬立场。按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